“回扣多用于科室支出”透露出什么?
(2013-11-09 05:49:48)
“回扣多用于科室支出”透露出什么?
朱少华
昨日,网曝"河北保定第一医院大夫收回扣,谈笑数钱"视频,引发网络关注。保定市第一医院证实该视频真实性,经调查,收回扣的白大褂为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副教授及有副高职称的王某。王某今年约40岁,两年内收受医药代表两次回扣,金额累计已超过2万元,"所收回扣多用于科室支出。"(据11月8日新京报)
按照常规,吃回扣大发不义之财多都是为了个人享受,最多也只是为了老婆孩子。但是这里的医生拿回扣却并没有拿回家或装进自己的腰包,而是用于本单位也就是集体支出了。这样的“吃回扣理念”在当事人看来或其他一些人看来似乎不像犯罪。相关部门将这样的人追究责任,甚至绳之以法好像有点冤枉了。但事实上这种集体吃回扣是一种更严重的腐败行为,他们把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通过“科室支出”公开化、合法化了,这样的吃回扣实际上就是一种“集体分赃”。
科室本是以医院的身份和“医药代表”进行交易的,但在行使完公权以后,有利用“私权”将回扣纳入囊中,而回扣所造成的药价虚高又转移医院的头上,更是转移到广大病患者的身上。这样的行为实际上和个人吃回扣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由某一个人,变成了一个科室的组合,而这样的回扣形式比个人危害性更大,这也是许多网友认为的医生收回扣、拿红包问题“已很普遍”的重要原因。
因为“所收回扣多用于科室支出”,这样的拿回扣在这里不仅已成立公开的秘密,更会有人觉得这样的回扣拿的“理直气壮”,因为拿回扣者毕竟没有装惊人的口袋。正是因为这样的回扣实际上已经把一个集体捆绑在了一起,就让科室里的人感到有一种“同舟共济”的感觉,因此,不但没人举报,反而更会“不足为怪”而不以为然。在一些医院不仅收回扣以集体形式出现,拿红包及各式各样的吃拿卡要也全使用一种单位的形式出现,利益均等更盛了一些基层单位最大的“凝聚力”。
腐败现象有个人行为演变成集体行为,这也是近年来腐败现象的一种新态势。这种态势正好迎合了社会上一些人对不正之风的迁就和同流心理,这样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共同发财心理,不仅让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愈演愈烈,更形成了一种“易粪相食”的现象。因此,在查处这件案子的同时,我们不妨多反思一下,在办公室里说说笑笑就把不义之财收到办公桌里了,这名副教授为什么这么有恃无恐?出了身后有一帮科室“战友”在,还有谁在造就、姑息、迁就他们?“科室行为”背后还有没有“医院行为”?
http://news.sohu.com/20131108/n389781264.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