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局长通报指名道姓  副省级干部就能“隐姓埋名”?

(2013-11-11 06:35:11)
局长通报指名道姓  副省级干部就能“隐姓埋名”?

朱少华

黑龙江以务实作风抓整改,集中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特权车、行业作风等问题,自揭其短,让人民群众真正看到整改后的变化。目前,黑龙江已严肃查处547起顶风违纪案例,通报424人、调离岗位7人,对一名喝酒致陪酒人死亡的副省级干部,给予留党察看一年、行政降级的处分。(据11月10日新京报)

 

在这条新闻里我们看到,鸡西市兴凯湖公安分局将警用车辆借给非警务人员使用等典型问题从重督办公开通报了,哈尔滨市开发区鸿翔路有名的“吃喝一条街”也曝光了。而在接下来的四川省纪委对外通报的涉及“四风”问题的态度更是坚决,一起起案件统统指名道姓,连自贡市发改委副主任宋皋为儿子大办宴席、收受礼金一事也彻底亮出来了。但在这些通报的案件中,唯有一起副省级干部喝酒致陪酒人死亡的案件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出了通报是黑龙江省的之外,此省级干部到底姓啥名谁,什么部门干部?那酒是咋喝的?喝死了人又是怎么善后的等等,公众一无所知。通报不通名、不报姓,连干什么的都不知道,这样的通报还叫通报吗?

 

如果说新闻性,这条新闻读者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副省级干部喝酒致陪酒人死亡”的事情了。报纸将其做成标题,各大新闻网站更将其当成“新闻眼”。但当我们阅读通报时,才发现自己有身不由己的上了“标题党”的当了。处于一般的常识,记者不可能忽视了这么重要的新闻内容,如果当事记者能够得到副省级干部更多的材料相比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的,形成这样“选择性曝光”的原因只能有两个,一是通报压根就没有通报出副省级干部的姓名和详细内容。二是得到相关部门的“招呼”,不要透露名字,给副省级领导“留点面子”。

  

凡事都有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同样是抓作风整改,市县一级不管是单位还是局长、主任,甚至违纪干部的亲属都统统指名道姓,事无巨细的彻底曝光了,轮到了副省级这里就变成“无名英雄”了,这是这位“无名英雄”所犯得事情太小,不足以通名报姓吗?显然不是,最近几年,基层干部因陪酒搭上性命的事情时有发生,几乎每一起事件发生后,都会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相关部门处理起来也会牵连一大串,媒体报道起来更是深入细致。但在这位副省级领导身上怎么就一切反常了呢?能够与副省级干部推杯换盏想必也不是一般干部,因陪副省级干部喝酒而死亡,怎么善的后其中更会有很多故事,这一切社会不仅想知道、要知道,有权知道,更必须知道。现在通报科局级一律指名道姓,副省级却“隐姓埋名”,什么意思?

 

我们常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通报面前当然更需要人人平等。作风整改也同反腐败一样,要“苍蝇老虎一起打”,但这种“选择性的通报”,却像“苍蝇”不仅要严肃对待,更要彻底撕破脸皮,而碰到“老虎”,不仅要留面子,姓氏名谁都成了忌讳,生怕走漏了风声。如此上下有别的作风整改,怎么看怎么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这位副省级的干部到底是谁?相关部门不妨请他出来走两步,对这些事情,老百姓本不愿意瞎猜疑,相关部门更不该逼使老百姓乱猜疑。

http://news.sohu.com/20131110/n389864216.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