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朱少华
井冈山门票涨了、台儿庄门票涨了……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少景区门票争先恐后地迈入了“百元时代”,网友感叹,秀美河山成了“玩不起的风景”。专家认为,景区涨价背后,除了有运营维护成本的现实,更反映出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景区盲目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据4月5日新京报)
对于风景名胜区来说,九成网友抱怨“玩不起”并不可怕。甚至可以说有很多风景区在制订门票价格时,压根就没有想到把这“玩不起”的九成网友当成服务对象。中国有十三亿人,就是按照一成来算也有一亿多。有一亿多的游客纷至沓来,什么样的风景区还不赚个盆满钵溢?套用民间的一句歇后语就是,少了几个屠户,谁也不可能就连毛吃猪肉了——说不定还能吃得更好。
有一个现成的例子,现在的茅台酒一瓶一千好几百元,按照老百姓的收入来看,别说九成人喝不起,就是九点九的人也不止。但是怎么样呢?多少年来茅台酒不仅一直在畅销,现在正宗茅台更是一瓶难求。因为高价,老百姓怨声载道。虽然茅台的高管还大言不惭的说,他们要生产让老百姓喝得起的茅台酒。但新出厂的茅台新品种又比原来高了几百。也就是说他们的产品根本就不是冲着大众消费而来的。
风景区现在之所以患上了“门票依赖症”,除了经营者的惰性思维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皇上的女儿不愁嫁”。尽管一些著名风景区门票动辄都上百元甚至数百元,但是一到节假日还是人满为患,就是在淡季,武当山、九寨沟、黄山等14个景区门票价格也高于200元,但照样人头攒动。
让我们在分析一下这些游客的组成结构。尽管现在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而据业内人员估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费旅游占整个旅游群体的相当大一部分。其次就是社会的高收入阶层,企业老板经理等。而真正的工薪阶层,自掏腰包的旅游者不过是凤毛麟角。还有一个新闻可以为证,前年端午节三天,山西平遥古城共接待游人1.2万多人,其中两千多人,是中央及省市的公务人员。占了将近六分之一。这些登记在册的还是光明堂皇的。那些假公济私公费旅游的更是不计其数。一个小小的平遥古城是这样,那些享誉海内外的风景名胜区呢?这些人旅游观光在乎那几百元的门票吗?
风景区的门票本来就该是“二锅头”,应该是价值低廉,人人都能花得起的。因为风景名胜本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资源,甚至是人人有份的。拿出一点门票钱,象征性的支付资源管理费是理所应当的。但是现在的风景区分明成了一些地方老祖宗遗留下来并指定归属的地方产业了。为了利益最大化,更为了更轻松的发展旅游经济,就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式的挖掘。照这样发展下去,门票跨过百元不过才起步,伍佰元甚至一千元也不过只是个时间问题。
现在又一种趋势,那就是把风景区门票像茅台酒一样的打造,只要“炒”出来一点名气,只要挂上A字的招牌,就像酒类换个包装和名称一样,身价立马就能翻着跟头往上涨。但是茅台酒之所以一直很热,不仅因为质量好,更因为其品牌的唯一。而当我们的成百上千家风景区都打造成5A了,门票价格也都像今天的茅台酒了,那对旅游企业来说可能就不是喜剧了,而是悲剧甚至是一场灾难。九成人“喝不起”抵不垮茅台,但九成人“玩不起”却足以要了几百家甚至上千家旅游企业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