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住人才≠ 圈养人才

(2011-05-24 06:59:48)
标签:

杂谈

留住人才≠ 圈养人才

朱少华

5月20日上午,德州市宁津县宁津宾馆,一辆帕萨特警车前引,两辆大客车鱼贯而出。透过宽大的客车车窗,100多张年轻的脸庞写满青春。这群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没想到与企业的供需见面会受到警车开路、管吃管住的“优待”。局外人更不会想到,如果他们到企业就职,还会纳入宁津事业编制,每月领取企业、财政双份工资。五年后,如果不愿在企业就职,可安排进机关事业单位。(据5月23日山东商报)

 

如果从“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的角度来看,宁津县这样做可算是“下了血本了”。大学生在别的地方不仅就业困难,要想进入党政机关等事业单位几乎如登天一般。而在这里当地不仅双手欢迎,来者不拒。一上班就能领到双份工资,虽然在企业上班,但工作关系却“理所当然”的划归县人事部门管理。而且只要工作五年,不想在企业干了,还能“顺理成章”的进入党政机关,捧上铁饭碗。对大学生们来说这种诱惑甚至比“计划经济年代”还强,但这里来就业不仅是铁饭碗,更是一种“双料的”铁饭碗。

 

但是我们也不的不考虑一个问题,宁津县下如此的血本大概不过是把大学生“圈养”了起来。宁津县经济欠发达,人才更是匮乏。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留住人才”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宁津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仅仅留住人才并不是目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用其所学来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而要促使这些人能够积极贡献,就要有压力,靠激烈的竞争机制,因为有压力才能变成动力,有竞争才能有活力,才能更进步。

 

然而我们看到,宁津对大学生实行的“双管双薪”制,并没有具体的考核目标。大学生只要应聘成功进得门来,就能享受到“双管双薪”,而且只要熬过五年,如果不愿在企业就职,就可安排进机关事业单位。更主要的还不要实行公考,直接当“公务员”。也就是说他们的肩上没有丝毫的压力,更没有任何竞争的必要。因为这里的大学生们面临的是一种“双重保险”。需要的就是时间。因此,这不是挽留人才、使用人才或尊重人才,而就是一种“圈养人才”。

 

从发展情况看,当地党政事业单位已经为大学生们预留下了大量的岗位。更有不少大学生也就是冲着“双管双薪”和最后能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去的。由此可见,实行这种方法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用很有限。而且这样下去还容易产生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甚至大锅饭的现象。我们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引入了竞争机制。而宁津在留住人才不惜血本中恰恰忽视了这种竞争,这也是“双管双薪”中“硬伤”,因此这样的留人办法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