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公车改革成了“改给”
(2011-04-28 18:48:50)
标签:
杂谈 |
警惕公车改革成了“改给”
朱少华
最近,安徽电力部分职工反映,安徽省电力公司近年来以“车改”之名,为全系统约300名副处级以上干部配备公务自驾车,并且标准逐年提高。职工认为这是以权谋私,变相侵占国有资产。安徽电力则称:这是出于公车改革、减少配备驾驶员和降低成本的考虑。(据4月28日新京报)
公车问题一直是“三公”问题中的重中之重,而公车私用又是公车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杜绝公车私用问题,从国家到地方几乎都在绞尽脑汁千方百计的想出办法出台政策,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办法和措施似乎总有点力不从心,使这个公车私用问题几乎成了老大难,甚至是绝症。而安徽电力公司这回算是让社会开眼了,公车禁止私用,那就把公车完全变成了私车,私车私用不就合理合法了!把“公车改革”演化成“公车改给”,也就是一次性把公车全部改给官员当私家车,而且车辆产生的一切费用全部由公家买单。这样的“改给”想必官员们不仅同意,更是梦寐以求的。
如果说这也叫改革,不如说这是一种对国有资产的赤裸裸的瓜分。不管是什么改革,宗旨都是一样,那就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更能够节省开支,增加效益,让国家、社会、个人都能从改革中获益。但是我们看看这里的“改革”, 原来公司里只有有12辆公务车。即便有些领导就把公务自驾车送给家属使用,费用也是有限的。但是今年实行“公车改给”, 一次性就购进185辆一汽迈腾1.8T和帕萨特领驭1.8T两款车型,加上3辆丰田凯美瑞。购置费合计达到3761.8万元。这还没有算上这些车一年1100万元左右的损耗费用。也就是说,他们所谓的“公车改革”不仅把费用成倍“改”了上去,群众更怨声载道,“改给”把人心也“改”散了。
改革是个永不落伍的词汇,也是一些人化公为私巧立名目大揩国家油水的华丽外衣。把国家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资产找这样一个黄明堂皇的借口就私分了,改革成“改给”。如果按照这样的改革,车改分车,房改分房,企改再瓜分企业,改革岂不成了猪八戒看不到师父又要分行李?可怕的是这样的现象并不是这个电力公司的独创。有的企业名为改制,实际上是个别人自己卖自己买,转眼之间就把国有资产“改”进了自己的腰包。而就在几天前,一家金融部门更打着工资改革的旗号,把国有资金几十万几十万的分配给个人,员工一个班甚至达到数千元。这种“改给”式的改革其实是一种职权滥用,不仅不是真正的改革,更是在亵渎改革,甚至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