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俱乐部”里有多少民生的眼泪?
(2010-11-23 18:07:03)
标签:
杂谈 |
“千亿俱乐部”里有多少民生的眼泪?
朱少华
全国各大城市在土地出让金方面的巨额收入,有望使2010年该项收入“千亿俱乐部”扩容。尽管今年楼市调控力度前所未有,但在货币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土地交易市场异常火爆。上海、北京土地出让金已相继突破千亿,而大连、天津亦距离千亿不远。反倒是去年“卖地”收入高居榜首的杭州今年收入大跌,暂时退出“千亿俱乐部”。(据11月23日人民网)
不可否认,在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发展越来越难且风险越来越大的今天,任何一种项目和产业都没有卖地经济来的那么容易,那么安全,那么保险。对许多地方政府来说,卖地发财不仅能够万无一失,甚至是无本万利。地方政府只要看准了一片地皮,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拿来挂牌出售,也许这块地皮本身充满争议,甚至早贵一些单位或个人合法的拥有,但只要政府想要,想卖,任何人和单位几乎都要无条件的让路,不让路就是“和政府作对”,就是“阻碍经济发展”,甚至是“危害社会稳定”。政府当然就可以动用一切专政的力量对其“依法处理”。现在这个卖地的“千亿俱乐部”越来越大,由此也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城市都看好了这个“发展经济”的路子,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想到,这个“千亿俱乐部”里有多少民生的眼泪和哭声?
卖地就要征地,征地就要进行拆迁。而有多少拆迁的故事,就有多少老百姓的悲情,这几乎已经成了我们社会中的一个定律。在现实中我们看到,许多地方卖地,几乎是有条件的要卖,更要大卖。而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买,甚至要强卖。有的群众倾尽所有,甚至债台高筑置下了自己的一片房产,办理了一切合法手续,原本想依靠手持的法律手续可以高枕无忧,安居乐业的。没曾想政府一声征地,一夜之间所有的合法手续都无能为力了。随意给点补偿就必须搬走,逾期不搬,有公职的停掉公职,无公职的断水断电,甚至将其挖成孤岛。要反抗吗?前有政府部门开道,后由公安武警压阵。敢于反抗拿下送看守所,想用死相威胁,可以钻车底,可以浇油自焚,但是,强拆的行动却一刻也不会停止。
当卖地成为热潮,一些地方甚至买晕了,卖疯了。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新购房产权应该有70年的寿命,可是现在很多地方新建楼房只有十几年甚至只有几年又要面临拆迁了,日前某地市民新买的房子刚刚完成装修一天没住,可斗大的“拆”字已经写在了楼房墙壁上。为了把地皮捂热卖个好价钱,更有不少地方使尽浑身解数,城市规划朝令夕改,城市建筑如同搭积木过家家,今天建设,明天炸掉,忙的不亦乐乎。而与之同时,老百姓几乎怨声载道,据相关部门统计,现在群众上访中,因拆迁问题造成的矛盾几乎占据了80%。而因为拆迁,地方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官民关系更是下落到了冰点。同时,卖地拆迁也滋生出了大量的腐败。
地方政府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对城市进行改造,适当的将一些地皮拿出来挂牌出售,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现在许多城市不仅把卖地当成了发展地方经济的主流、捷径。甚至已经发展到狂热和不顾一切的地步。发展经济本来就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民生,但是现在恰恰相反,为了能顺利的出卖土地,地方政府不仅不顾民生,甚至肆意侵害民生,让老百姓的眼泪甚至鲜血生命铸成了经济繁荣的泡沫。臭名昭著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有一句名言: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而现在一些地方大肆卖地,大量透支兴建高档设施的行为,不正是这样一种思想的翻版吗?现在搞发展经济,不是搞企业和产业,专门靠地皮——也就是卖城市的家底子过日子,那么家底子卖完了还买什么?现在都在往这个“千亿俱乐部”里钻,难道就没有听见这个俱乐部里回荡的不是动听的音乐,而是老百姓的哭声和骂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