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廉政账户”同样是靠不住的

(2010-11-10 17:07:21)
标签:

杂谈

“廉政账户”同样是靠不住的

朱少华

河南省封丘县原县委书记李荫奎,在担任封丘县县长和县委书记期间,贪污受贿上千万元,先后一千五百七十五次受贿,创下县委书记受贿次数之最,但其家庭成员名下却没什么钱。原来,为免东窗事发,李荫奎一边上缴廉政账户资金,一边却让妻子四处找亲戚朋友借来身份证,用其他人的名义藏匿巨额赃款。(据11月10日法制周报)

这位“县太爷”被查出先后1575次非法收受142人给予的人民币1276万元、欧元8000元、美元8000元,142人,而且基本上都是政府各部门各乡镇领导干部送上来的。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封丘县有多少部门多少乡镇,但这142人估计把全县的中层机构覆盖的差不多了。他也因此创下了县委书记受贿次数之最。但是还有一项估计也有“之最”了,那就是向县里的廉政账户主动缴纳的“礼金”,李荫奎主动上缴廉政账户资金639800元,至少到现在为止笔者还没发现由县处级干部超过这个数目的。的确“清廉”了。

日前,有贪官在法庭上抱怨,那些行贿者的“承诺”都是靠不住的。原来保证行贿过后不乱说,可贪官这里一双轨,那边他们都“竹筒倒豆子了”。而现在看起来,不仅行贿者靠不住,贪官靠不住,这个“廉政账户”同样是靠不住的。联想到这个“廉政账户”作为反腐倡廉的“新鲜事物”初步实行时,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如获至宝,仿佛廉政账户一设立,官员们都会自觉上缴,能够轻松达到反腐倡廉的目的,一切也就万事大吉了。而且为了立竿见影,一些“廉政账户”还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有党政官员也真主动上缴了不少“灰色收入”,更有的地方还沾沾自喜,对一些上缴数额多的官员还提出表扬,甚至树立成了典型。现在想想这是多么的荒唐,我们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官员没有自觉性,也不是全盘否定廉政账户的作用,只是觉得这样信赖甚至依靠“廉政账户”保廉政是严重不靠谱的。

 

正像有评论家所说,一个官员上缴多少“廉政金”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相反,真正的廉洁奉公铁面无私的不仅上缴不了“廉政金”,也根本没有“廉政金”上缴,因为按照他的工作作风和品德,也根本没有人敢上门送礼行贿。我们看过许多包公和海瑞的戏剧节目,但谁看到过有反映给包公海瑞送礼的?因为凭他们的的威名,没有任何人胆敢送礼行贿上门。同样一个官员如果真想拒腐蚀永不沾,与其上缴“廉政账户”,不如当场拒绝甚至提出严厉批评了。如果说“廉政账户”有贡献的话,那就是给那些惯于做“廉政秀”的官员提供了较好的舞台。收到大宗贿赂后,拿出一点皮毛上缴“廉政账户”,既得到了“两袖清风”的美名,用以欺骗上级和监督部门,又能“发家致富”,真可谓“两全其美”。

 

西方有句俗话:要让权力听话必须将其关在笼子里,总统也是一样。我们对待干部管理监督,宣誓靠不住,承诺靠不住,像这种自觉性的“廉政账户”更靠不住。必须要靠法律靠制度,靠社会各界的大力监督。把权利放在阳光之下,在众目睽睽之中。这个不具备丝毫约束力的“廉政账户”充其量只是一种道德要求。而权力恰如狂野不羁的野马,一旦遭遇诱惑就可能肆意妄为。因此对其必须要有缰绳和笼头进行牢牢的控制。如果我们对野马仅仅苦苦相劝:你老实吧,你听话吧。不仅不靠谱,没有任何作用,甚至更是一种弱智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