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6度电“最节约老人”是节约还是无奈?【发:长江商报、深圳晚报、河北青年报】
(2010-10-25 18:03:17)
标签:
杂谈 |
5年6度电“最节约老人”是节约还是无奈?
朱少华
重庆一名村官在走访村民时无意发现,一户老人家的电表5年来总共只走了6.1度,这位村官将老人的事情发到网上。据悉,老人名叫张青田,74岁,两间房房顶,各挂着一个已经满是灰尘的5W灯泡,它们就是家中唯一的电器。数不清的网友对此持续关注,纷纷留言表示深受震撼,心里“酸酸的”,向这位“最节约老人”表达敬意。(据10月25日重庆商报)
毋庸讳言,这样的用电量恐怕是现代社会中“最节约”的老人了。但是看到老人家中仅有的一件家用电器,却很难把老人的生活和现代画上等号,在这位老人生活的世界里,没有电视,没有音响,更没有电饭煲洗衣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如果没有那样一个5瓦的灯泡,几乎没有一点现代的色彩,这样的“节约”是节约了,更低碳了。但是这样的生活还是现代人的生活吗?还需要我们去推崇甚至效仿的吗?虽然老人说“每年可享受国家的补贴2200元,节假日还会收到村里的慰问金,维系一个人的生活还是不成问题。”甚至还表示“为个人节约。个人节约了,村头就节约了。”但这里面却暗藏着老人多少艰辛和无奈呀?
按照老人的所说,在老人的“生活”概念里似乎只有温饱。只要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饱饭吃这一切也就是生活的全部了。是老人根本不知道生活中还有电视、空调、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吗?甚至不知道电视好看,空调能保证四季如春,电饭煲煮饭好吃省事,洗衣机洗衣裳又干净又方便吗?当然不是,这点现代人基本的生活概念老人应该完全明白,但是这一切老人能够希望吗?一年就2200元的生活费,去掉吃饭穿衣,所剩已是无几,别说根本买不起家电,就是能买得起,老人又怎么能用得起?人们可以跟任何人任何事结仇,但没有人会和幸福的生活结仇。也可以说,并不是老人心甘情愿的乐意5年用6度电,而是生活的处境让老人只能享受用6度电的水平。
不是现在我们照顾特困户、五保户的生活水平只能在温饱水平上,而是现在整个社会的助困观念还留在温饱的意识上。在许多人看来,只要那些特困人口一日三餐不愁,冬天有衣穿,不至于露宿街头也就完了,至于生活质量,娱乐享受似乎就天生不该他们可以拥有的。这就是一些地方出台的“低保红线”有一种几乎性极端的表现,特困户、低保户不能有空调电脑摩托车,甚至不能饲养任何宠物。用一句最普通的话说,就是人有吃有穿就行了。而不少接受政府资助的人往往也认为,人已经落到这个地步,政府和社会能让自己吃饱穿暖也就万幸了。还有什么“资格”和别人一样享受?
我们提倡的节约,是一种在保证正常生活水平下的一种节省意识,而并不是拒绝现代生活或降低生活水平。5年6度电可为节约和低碳到极致了,可这并不是我们提倡的节约和低碳,而是一种贫穷、不幸和无可奈何。这不仅不该推崇和提倡,更应该摈弃和反思。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和享受生活的权利。而对待那些特困和贫困人口,特别是无依无靠鳏寡孤独人口,我们不仅应该让他们温饱不愁,更应该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甚至能让他们和别人一样那个火和娱乐。从这个角度说,老人5年用6度电不仅不该是“骄傲”,甚至还是现代社会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