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演“空城计” 谁是当今司马懿?
(2010-08-02 19:07:54)
标签:
杂谈 |
城市大演“空城计”
朱少华
从2007年到现在,天津建起了不少新城,号称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别墅区,五星级酒店、温泉城、商业街、高尔夫球场一应俱全,这里的入住情况现在怎么样呢?多数新城门可罗雀,许多商业网点、服务设施因入住率太低,人气太少儿都停止营业,关门大吉。新城白天空空荡荡,夜晚黑咕隆咚。基本都成了空城。而据受访人员表示,当地的房子多由业主出于投资目的购买。(据8月2日央视报道)
说起来似乎难以令人置信,在我们的社会中住房问题可谓之“冰火两重天”,普通百姓勒紧裤腰带,节衣束食大半生都可能买不起一套房,而有的人把房子当成了股票,当成了投资生意。买了一套有一套,没有人住,就等着那房子能生出个金蛋蛋。个人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只要一听开发商开发房地产,要造一个新城,有的地方长官仿佛就打了兴奋剂,要政策给政策,要地皮给地皮。只想新城一造成,财气和人气就会随之而来。可新城造好了,栽好了梧桐树,就是没有凤凰来。眼睁睁的看着新城成空城,空城成鬼城,而鬼城在多年之后又会荒草丛生成为旧城、老城。
一千多年前,诸葛亮曾经成功主演了一场“空城计”,把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忽悠”的晕头转向。而时至今天,一些开发商捆绑着城市也大演“空城计”,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为了金蚕脱壳,他们这些“空城计”意欲何为?而谁又是当今房地产市场的“司马懿”呢?
城市为了谋取大发展,特别是为了GDP,都看好了房地产,更不遗余力的开发发房地产。而地产商更是赌徒不怕码子打,越大越好。城市开发的项目越多,摊子铺的越大,他们越喜欢,因为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多赚钱,更可以左右政府。为了让政府更相信也为了让炒房者吃个定心丸,就在房产价格上猛炒,自造概念、夸大其词,为了制造销售繁荣的假象,更不惜雇用民工排队,左手卖右手买。等这种泡沫一旦形成,开发商不仅迎来了财源滚滚,更成为了城市政府的座上宾。以至于现在房地产商几乎成为了一些地方的“二政府”,只要房产商需要,地方政府就可以动用一切力量和社会资源予以配合,更不惜牺牲群众的利益和权益。也可以说开发商的“空城计”第一个“忽悠”的就是地方政府。
从很多地方看,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似乎就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但是一旦发生动荡这种关系几乎是不堪一击。比如最近,一些地方眼看房价泡沫就要溶化,房地产上无法收拾残局,就干脆把一个烂摊子丢给政府一走了之。就是在某些一线城市,地皮大面积开发了,银行的贷款放出去了,甚至一些楼房也早早的销售出去了。但国家自从新的房贷政策出台后,更多的房地产企业“扛不住了”,怎么办?不是一走了之,就是拉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让地方政府看着办。很明显,他们和地方政府根本不是什么“同志”加“兄弟”,而就是一种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房产市场这个游戏当中,地方政府其实就是一个“过河卒”。需要向前,不需要随时就可能被抛弃。
而城市大演“空城计”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司马懿”角色。开发商的所有努力最后都必然有消费者邦其体现。而现在市场上的房价这么高,仅靠真正的消费者显然不行。于是,在开发商和炒房者的共同你立下,我们的楼房就变成了股票。钱少的一套两套,有钱的几乎上不封顶。大家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房子买到手就有钱赚。但是目前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量的房产虽然销出去了却都空置在那里。而从全国来说,如果算上这些空置房,全国的房地产基本趋于饱和。这也就是现在不少城市房屋有价无市的主要原因。房产像股票,但房产又绝对不是股票,因为这些房屋最终都必须落到使用者的手中才能够体现它的价值。现在的买方肯定会成为将来的卖方,而真正的消费者就那么多,现在空城中那些投资者将来要不低价出售,要不只有在手中白白折旧,成为老房。
也可以说,在房地产这场“空城计”中,房产商自然就要充当诸葛亮的角色,而地方政府及大大小小的投资者们就是那个“司马懿””,“诸葛亮”就是靠自己早就出来泡沫放在“城头上”忽悠人。遗憾的是像这种泡沫一样的空城全国比比皆是,被空城“唬住”的又何止“百万兵”。可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就唱了一次,而且时间很短暂。可现在的“空城计”不仅到处上演,表演起来更是没玩没了。这到底是因为古人太聪明还是因为现在的人太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