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票“双轨制”实为“特权制”
(2010-06-28 17:38:22)
标签:
杂谈 |
月票“双轨制”实为“特权制”
朱少华(自由撰稿人)
近几个月来,不少陕西铜川市民反映,往返新老市区间的6路公交车月票对公务员和普通市民实行60元、110元两种月票价格,不公平。6月24日,赵先生说,他在新区一企业工作,住在老市区,每天都要乘6路公交车上下班。但他买月票时发现,月票也分等级:普通市民110元,而在新区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员只需60元。(据6月28日华商报)
交通部门解释起来却很有意味,原来近几年铜川“两会”上的议案、提案中不少都是涉及到6路公交票价过高和月票“双轨制”问题,市交通局也向市政府多次请示解决此问题。市政府根据市财政情况和新区下一步的发展,将考虑加大财政对城市公交的补贴力度,进一步改善市民的乘车环境。这样的回答有点像娱乐新闻中的八卦。“双轨制”既然已经成为市民意见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早点取消不就得了?何必还要等到“(市里)将考虑加大财政对城市公交的补贴力度,进一步改善市民的乘车环境”,难道市民有意见就是为了自己得到的补贴少?如果等到“加大补贴力度,改善乘车环境”的时候,想必公务员乘车该免费了,那时老百姓不还是感到“不公平”吗?
不知道当地交通部门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同样是乘公交车,不管是公务员还是普通的市民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公民,在面对社会公共资源上更没有什么三六九等,怎么普通市民的月票是110元,轮到“在市委市政府的公务人员”时,量一下工作证就是60元,价格悬殊将近一半。凡事都该有个道理,有个说法。公务员能够享受远远高出市民待遇的理由是什么?也就是凭什么?但是,其他地方碰到这类质疑时,还会找出如“公务员收入低”“公务员工作需要”等理由,虽然理由完全是不着边际强词夺理,可也算是不是理由的理由。而这里一切“废话”都全面了,回答的核心就三个字:双轨制。
在计划经济年代,“双轨制”不稀奇,那是国家为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实行的一种调控办法,如今市场经济了,“双轨制”早就成了历史的垃圾。而这里的“双轨制”是什么玩意呢?那就是违背国家的政策和制度,违反市场经济原则,完全是靠权力诞生出来的一个怪胎。为“培养”这样一个怪胎,公交公司从2002年至今已贴补1071万元。而这些资金从哪里来?无疑还是从市民身上得来的?同样是国家公民,因为是有公务员的身份,在享受公共资源时,却还要普通市民来承担补贴,这样的“双轨制”不仅认为的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不公平,而实质上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特权制”,甚至可以称之为一种腐败。
而这样的“双轨制”也不算稀奇,房价居高不下,但在一些地方却造出了“公务员适用房”,不仅价格便宜,风格和面积上更有“讲究”。同样是一款汽车,老百姓买一个价,公务员买一个价。而这些商家是没有“老坟地”往里贴,大都是公务员购买后,政府部门不是给于像补差价一样的经济补贴,就是给予政策上的优惠,甚至干脆用权利给予关照。有道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管补贴怎么变,不管是“双轨制”还是别的说话,这个单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吃亏的还是老百姓。用特权为自己谋利,并把造成的损失最后转嫁到群众身上,这不仅严重侵害了群众的利益,更让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巨大损害。如此代价,又岂是轻轻的一句“双轨制”能够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