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虎年要虎不要“唬”
(2010-01-01 16:15:37)
标签:
杂谈 |
评论
朱少华
已经过了元旦,我们似乎已经听到农历虎年急冲冲的虎步声了。关于虎年吉祥的词汇很多,虎虎生威,龙争虎斗,生龙活虎。很多有关虎的词汇都充满了一种力量,一种兴旺,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而在新的一年中,正是我们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大转折的一年,我们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必然如虎添翼。虎,也将是新年里第一个热门字眼。龙腾虎跃,也将是心里最常看到的景象。我们需要虎,需要虎的威壮,虎的勇猛,虎的率真,虎的斗志。但也要防止另一种虎,那就的狐假虎威,就是遇到问题的连蒙带唬,就是大桥出问题了,提桶胶水去的糊弄,而一句话说到底,就是我们需要真正的虎,而绝不要这一种“唬”。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关“唬”的丑闻出现了不少。不管“躲猫猫”还是“楼脆脆”,不管是“乔迁门”还是“牛官话”,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唬”。“躲猫猫”就是为了唬住网友悠悠之口,“楼脆脆”就是把群众的钱财“糊”进开发商的腰包。而前不久刚发生的“乔迁门”,廉江市公安局副局长借乔迁之际大展虎威,大收红包,就是典型的狐假虎威,上欺制度和纪律,下压群众和社会。而2009年出现的连篇“牛语录”中,更是充满了“唬”的颜色,上“唬”党中央、国务院、各路记者,下“唬”老百姓和万千网友。可惜的是,这些“唬”不仅没有成效,还被网友抓住了狐狸尾巴,最后不仅被网友剥去了谎言,有的还因此丢官去职,有的甚至还进了监狱。
事实上,只能依靠虎的精神、虎的作风去面对事业和工作,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工作成绩,并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而总是依靠一种“唬”的心态和作风面对社会和工作,也许能在短时间内掩人耳目,得到利益,但是纸里总究保不住火,一段时间过后,暴露出来不仅会让人遗笑大方,其本人更会身败名裂。但是,还有不少人总是抱着一种“唬”的念头不放,就在日前,重庆市巫山县进行的一次行政工作暗访活动中,按要求规定,基层干部须“结穷亲”对农民进行帮扶。福田镇副镇长汪顺升报给上级部门的“结穷亲”名册上写了某村民,但暗访组找到该村民时,村民却称“根本没来过,不知道这事”; 铜鼓镇组织委员李永林也是如此:报给上级的材料上,他于近期认了当地一贫困户为“穷亲”,但督察组暗访发现这名“穷亲”已在外地居住一年多,最近根本没有回来过。事发后,这两名干部在总结会上被当场免职。这条新闻岁末的最后一道“唬”的冲击波。
虎年即将到来,随着近年来网络的快速发展,政府执政理念的进步,社会监督已经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力量,监督的视角更是无处不在,虎有市场,有前途。而“唬”却被社会逼上了绝路,这是我们社会的进步,更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在虎年里,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行政官员,千万不能再有“唬”的念头了。政府部门有了“唬”,不仅危害国计民生,更会损害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官员不抛弃“唬”的心态,不仅会脱离群众,会摔跤,更会被群众所抛弃的。而虎年真正需要的是虎的精神、虎的灵气,工作要生龙活虎,不能马马虎虎,斗志要像龙吟虎啸,不能迷迷糊糊。社会责任要如猛虎出山,不能含含糊糊。要让腐败分子谈虎色变,只有全国人民众虎一心,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才能如虎添翼,更才能虎虎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