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  靠轰下台的假话空话只能如“荒草遇野火”

(2009-12-28 12:59:39)
标签:

杂谈

评论  靠轰下台的假话空话只能如“荒草遇野火”

朱少华

27日,河南许昌市召开经济工作会议,考评倒数的按要求,领导向大会作书面检讨。约3分钟发言后,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说:“你的发言都是空话,你不要再念了,你下去吧。听到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的话,在大会主席台发言的许昌市魏都区委副书记纪某,把话停下来。他抬头看了看毛万春,然后,拿起发言稿,尴尬走下主席台。(据 1228日大河报)

 

这样的场面太有点幽默的味道了。按照我们的“惯例”,被考评为倒数,工作没做好要挨板子并在大会上作检讨,主要负责人在作检讨的时候自然如送老灶爷上西天——好话多讲坏话少言,多拍马屁。这样也许才能得到领导的宽容和原谅,但没想到这次拍马屁却拍到了马腿上,不仅没有得到谅解,还被市委书记当场轰下了台。这样的结果不仅许昌市的官员们没见过,在全国也极为少见。一般开会发言大多都是先讲天气后讲心情,十分钟发言五分钟客套,人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已经如媳妇遇到了爱唠叨的婆婆,只能丢一只耳朵给她,哪见过这样热脸碰上冷屁股,一点面子不给的。这位负责人下台之后,其他人上台发言可能心里就会打鼓,这客套话到底是该讲还是不讲?

 

在我们的“会议文化”中,客套话、恭维话、假话、套话、空话可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话在某种方面其实已经成了我们“会议文化”不可分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写评论的“由头”,戏剧演出的“开场白”。对于不少官员来说,如果让他们会议发言把这些话省掉,直奔主题,可能有相当数量的官员“就不会讲话了”。这有我们传统礼仪文化的原因,更有一些上级领导“好”的原因,甚至可以说是我们传统的会议文化造就和形成了这种现象。这里许昌的市委书记不“好”这个,所以才不讲情面的轰人下台。可全国每天召开的会议,从中央到地方成千上万,这样的“会议文化”几乎随处可见,可你见到有几个地方主要领导像毛万春这样“不识好歹”的?

 

在不少地方大小会议中,如果上台发言不先说几句客套话、恭维话、假话、套话,甚至会被领导人视为“不会讲话”。而能够在会议上客套恭维,把主席台上的领导拍的舒服的嘴咧多大,那不仅是会说话,可能还被视为“奇才,正是因为这样,会议上发言这些“废话”不仅屡禁不止,还被越来越多的年轻官员“发扬光大”了。这样的“会议文化”到底给我们造成多大的危害恐怕没有人能算得清。首先给我们造成的是经济损失。本来一个小时能开完的会议,你客气来,他客气去,就可能开上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仅浪费了大量会议开支,更浪费了社会资源。同时各级干部本来就被这些会议折磨得够戗,岂不知有许多时间和精力就是泡在了这些毫无意义的假话、空话、套话、客气话上。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反感和反对这样的开会作风,甚至把这些客套话、恭维话、假话、套话等统统归结为“不是人话”。但是要让这些“不是人话”永别于我们的会场,仅靠个别领导的“轰”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这样的“轰下台”也对这些废话来说也只能如“荒草遇野火”,而一旦遇到“好”的“春风”,它们还会“春风吹又生”。因此,既然是“会议文化”,我们只能用严肃的制度和条例来约束它。再现阶段的会议召开前,我们不妨把那些发言稿统统收上来,由会议秘书精炼编辑一番,把那些“不是人话”的部分统统删除,同时对发言者进行提醒和批评。用制度和条规使之形成一种“讲真话、讲实话、讲直奔主题的话”这样一种气候,久之也就会形成习惯,并有这种新习惯代替“老惯例”,我们的会风也才能慢慢的改善过来。而像这种“轰”,也许能起到震撼的效果,但对真正杜绝此种会风作用非常有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