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冯玄一杜如晦凌烟阁 |
分类: 凌烟阁上的那些人 |
http://p1.pstatp.com/large/e940003235eff63dab6
贞观四年,杜如晦生病,不便继续工作,他主动提出辞职。李世民为了让他安心养病,同意他辞职,但仍然按照原职给他发俸禄。杜如晦的病并没有因为放下工作而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享年45岁。
杜如晦生病期间,唐太宗非常关心杜如晦的身体。他派宫中最好的医生为他诊治,又给他送各种宫外难以寻觅到的药品和补品。唐太宗时刻关注杜如晦病情的发展,不断派人前往探视。皇帝派来探病的人“络绎不绝”、前后相望。
http://p3.pstatp.com/large/e9600070a343122451d
和普通官员相比,杜如晦享受到的医疗条件是最好的,但仍旧没能治好他的病。从患病辞官到去世还不满一年,可见他患的病很严重。
http://p1.pstatp.com/large/e940003235f1cdbc155
得知杜如晦去世,李世民悲痛欲绝,大哭不止,三天不能处理朝政。他安排著作郎、著名书法家虞世南为杜如晦撰写碑文,并对虞世南说:“我和杜如晦君臣之间情同手足,他功勋卓著。现在不幸病逝,我很难过。你替他撰写碑文,内容表达我对他的哀思。”
此后唐太宗经常想起杜如晦。有一次,他吃到一个很甜的瓜,突然就想跟杜如晦分享。还有一次,他赐给房玄龄一条黄银带,再次想念起杜如晦,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他对流着泪对房玄龄说:“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
http://p1.pstatp.com/large/eff000570fccb3789b7
唐太宗并非是在说过气话。杜如晦尚在的时候,李世民和他的关系就非常好。贞观初年,杜如晦身兼多职。这引起了监察御史陈师合的不满。他给唐太宗上了一道奏折,名字就叫《拔士论》,奏折说唐太宗让杜如晦等人身兼多职的做法不妥当。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兼职太多不利于朝廷的和谐稳定。唐太宗看了奏折之后,非常愤怒。他认为陈师合是在挑拨君臣关系。当即下令将陈师合发配充军。由此可见唐太宗和杜如晦关系非常亲密。
http://p2.pstatp.com/large/efc0005725631937c82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置功臣画像于凌烟阁,杜如晦位列第三,在长孙无忌和李孝恭之后。此时,杜如晦已经去世十三年了。这既是对杜如晦历史功绩的肯定,也是李世民念念不忘杜如晦的表现。
杜如晦去世时正值壮年,可谓“英年早逝”。如果他能活得长一些,在立谁为太子这个问题上,李世民肯定会更多地听取他的意见。那样的话,李治能不能即位就得打个问号了。只可惜,斯人已去,唐太宗面对他的画像时,也只能是叹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