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杜如晦冯玄一凌烟阁 |
分类: 凌烟阁上的那些人 |
http://dingyue.nosdn.127.net/5h5ZH7BA59t63zczDVNWp7ophq23sZphRfd7sJ9h9m0L41476062815222.jpg
机会总是留给具有超凡判断力的人。是的,杜如晦就是一个具有超凡判断力的人。当他看到李渊从太原一路攻城略地拿下长安的时候,他知道机会来了。他毫不犹豫地投到了李渊的阵营。
要建大业,必得人才。此时的李世民虽然年轻,但深谙此道。所以他将杜如晦召到了自己帐下,给他安排了一个军队文职。一段时间过后,杜如晦的工作很出色,得到了顶头上司李世民的肯定。
但是,此时的杜如晦在李世民阵营中并非不可或缺的角色。李世民广揽人才,各种能力突出的人都有,所以他并没有过多留意杜如晦。改变杜如晦命运、让他进入李世民高级幕僚队伍的,是一个叫房玄龄的人。
李渊建立唐朝,立李建成为太子。但在统一战争过程中,李世民的势力越来越强。为了不让李世民威胁到自己的太子地位,李建成采取抽调外放李世民人马的措施,以削弱李世民力量。他说服李渊,将李世民帐下的一批谋士外放。杜如晦也在外放名单中,职位是陕州长史。当时李世民并不在乎杜如晦,所以就同意将他外放。正当杜如晦要到陕州上任的时候,房玄龄得知了这一消息。他非常吃惊,立即面见李世民,向他陈说其中厉害。
http://dingyue.nosdn.127.net/Sqi41LrKTxgHHEet7Oua8Fuh5WyyxUTUMWbI=89F1Jgvg1476062815222.jpg
房玄龄对李世民说:“秦王府中任何人都可以外放,唯独杜如晦不可以。此人身怀辅佐帝王之能。如果您不愿意一生都做寄人篱下的藩王,那你一定要留下此人。”
李世民听了房玄龄的话,仔细回想杜如晦在秦府中的工作表现,深以为然。他急忙赶到李渊宫中说情,无论如何要留下杜如晦。此时江山未定,过多削弱李世民对大唐统一天下不利。所以李渊同意了李世民的请求。
这次事件以后,李世民才真正重视杜如晦。杜如晦正式进入李世民的高级幕僚圈。
在大唐的统一战争中,杜如晦一直跟随在李世民身边,为他出谋划策。他充分发挥了他的判断能力,对房玄龄提出的方案进行分析判断。李世民按照他的判断进行抉择,从来没有失手过。所以,李世民越来越倚重杜如晦。李世民所作出的所有决策,几乎都有杜如晦的参与。他和房玄龄一起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武德四年,李世民设文学馆,杜如晦是重要成员。玄武门事变,杜如晦是重要谋划人和参与者。
在李世民和李建成斗争白热化的时候,杜如晦、房玄龄再次被调出秦王府。此时唐朝已经基本统一,为了平衡太子与秦王的关系,李渊态度非常坚决,任凭李世民如何求情也不松口,他甚至下令:“此二人不得再出入秦王府,违令者斩。”
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的时候,安排长孙无忌,一定要想办法将杜如晦和房玄龄两人召入秦府,参与具体细节的谋划。于是,在长孙无忌的安排下,杜如晦房玄龄二人悄悄化装成道士潜入秦王府。可见李世民对房杜二人的信任和依赖。
http://dingyue.nosdn.127.net/LwsokeuaRbWhGQoWdlGsTnjNNTYUAjKiPvo=Xj04=DzXj1476062815222.jpg
玄武门政变成功,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杜如晦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总管东宫兵马。没过多久,李世民顺利即位,改元贞观,杜如晦受封蔡国公。贞观二年,李世民让杜如晦检校侍中,兼任吏部尚书。贞观三年,杜如晦代替长孙无忌任尚书仆射,与房玄龄一起辅佐朝政。“良相”之称由此而来。
杜如晦对唐朝的贡献是全面的、系统的。他不像李孝恭、尉迟敬德、秦琼等大将,亲自领兵沙场,在战场上和敌人真刀真枪地厮杀。所以在功绩排名是,李世民集团中很多人不服气,我们上战场厮杀,你凭什么如此信任他,他杜如晦凭什么功绩比我们大。比如李神通,比如丘师利。
玄武门政变成功后,李世民对帐下官员进行封赏。杜如晦和房玄龄居文官第一。李神通丘师利等人愤愤不平,对此意见很大。李神通对李世民说:“房玄龄、杜如晦不过是刀笔之吏,我等率兵厮杀,胜利之后,凭什么把他们的功劳放在首位?”
http://dingyue.nosdn.127.net/xImiDro0aH8hzikmioEoW9t6edR8TjyD3Uup60zuUKbuH1476062815222.jpg
李世民解释说:“之所以将房玄龄与杜如晦排在首位,是因为他们有运筹帷幄、安邦定国的功劳,可比作汉朝的萧何。他们虽然不上战场厮杀,但是他们出谋划策,指挥全军获取最终胜利。”
李神通属于李氏宗室,论辈分,李世民该叫他叔叔。丘师利等人见李神通都没有得到过多的封赏,也就不敢再争论。
从此,杜如晦功臣第一的地位便被确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