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价幼儿园明星轶事教授打人假宽带垄断 |
分类: 校园评说 |
国际在线(10月9日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以家长的身份联系伊顿丽都校园,该园工作人员介绍说,学费按年缴会便宜些,双语班一年需要9万,国际班则需要11.2万。除学费外,就读该幼儿园,每月还得再交520元的餐费,每学期还得再交1000元的活动费。如果是新生,额外还得再交1200元的物品费。算上这些费用,按年缴,即使享受年缴的优惠,就读伊顿丽都校园双语班,一年需要10万,国际班则需要12.2万元。这样的学费,几乎是同期北京很多大学学费的20倍。
对于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样的学费,的确算得上是“天价”;对于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样的幼儿园,只能让大家“望园兴叹”。对于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样的学费和这样的幼儿园,也许已经让他们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笔者不得不承认和感叹:同样是地球人,同样是中国人,为啥做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而且这种差距还将直接转嫁给下一代,真是悲催啊!所幸的是,与笔者有着同样命运并肩作战的还有无数人,否则的话,真的愧为中国人了。
据调查,现如今诸如此类的“天价幼儿园”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是遍地开花越办越多了,显然,一般老百姓是无法消费的,那么,究竟是何方神圣去供养着这些“天价幼儿园”呢?其实,问题的答案很简单。
读得起“天价幼儿园”的第一要求就是不差钱,差钱的人自然只能够靠边站。事实也是如此,据记者实地走访和了解多家“天价幼儿园”,送孩子入园的家长,主要有中资和外资企业高管,有做生意的老板,也有大学里的英语老师,甚至还有明星的孩子“光顾”。
究竟是什么因素催生了这些“天价幼儿园”,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家长们想方设法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入这些“天价幼儿园”?笔者试结合当前的国情和民意作出如下分析,以期对国人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减低富人们入园的盲目性。
一、社会根源就是社会竞争。现在的孩子家长有一种不安全感,“他们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在竞争的环境下生存”。他们通常认为孩子将来最起码要上一类本科,好的幼儿园是打基础,搞超前教育。不是家长没事逼孩子,其实家长也很无奈,家长不愿意给自己孩子那么多压力,但是别的孩子学了我的孩子不学,家长就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在这种不安全感的促使下,大家最后也被迫走这一条道。
二、办幼儿园的人深谙家长的需求,冠以“国际幼儿园”、“国际班”的名号是很多幼儿园的惯用做法。在推介幼儿园时,很多幼儿园的工作人员都会向家长宣称“跟传统幼儿园不一样”。这些不一样,既包括教育理念、语言环境、师生配比等软件,也包括校舍、玩具和伙食等硬件。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的确震撼人心,深入国人的骨髓。而往往很多的培训机构便借此大肆炒作,轮番轰炸,于是诸多不差钱的家长们被绑架了,“天价幼儿园”也由此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