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岁名校生弑母谁之殇?

(2012-02-24 09:14:37)
标签: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弑母惨剧

中学生教育

杂谈

分类: 校园评说

在河南省会城市郑州市区西部,有一所高中阶段的名校。这所名校以年均数百名学生考入重点大学而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不少初中毕业生以考上该校为荣。在2月7日,刚刚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第二天,这所名校一名高二的学生成才(化名),在家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17岁的成才供述杀人动机时说:“我可以不用学习了,不用压力那么大了。”2月22日,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将成才批准逮捕。(法制日报)

 

“妈,我给你准备了一样东西,你把头低下,把眼睛闭上不准看。”这也许就是该母亲生前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了,我们不难想象:这位母亲当时的心情该有多么的欢欣和激动,她在静静地等候着儿子给她带来的惊喜;然而,悲剧也就在不知不觉和无声无息中发生了,她做梦也不会想到等待她的将是死亡,她死了也不会明白儿子为什么要残忍地杀害自己的母亲。一位可怜的母亲,一位悲剧的母亲,她无私地把爱给了儿子,而儿子却是如此回报自己,我相信地下的她将永不瞑目!

 

其实经常关注新闻的人都会知道一个事实,近来类似的家庭悲剧似乎多了起来,前不久便有海归硕士生因为觉得没面子而杀害父母的,还有毕业大学生因为觉得活着痛苦而乱刀砍死母亲的,以及未成年幼女为了一点零花钱而掐死奶奶的。现在则是一个在校高中生为了摆脱学习的压力,便罔顾人命残忍杀害母亲的,其手段可谓令人发指:先是用哑铃砸头,接着拿裁纸刀割脖子,最后以鞋带勒脖子。之所以这般狼子野心,穷凶恶极,都只为确保杀死其母亲;而确保杀死其母亲的唯一目的,仅仅是不想学习。

 

因为一些学习的压力便痛恨母亲,竟至残忍弑母,无论如何都不合情理,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在校的高中生,绝非那些惯走江湖、打家劫舍的强盗土匪。即便是,在古往今来的江湖中又有几个靠刀子杀害亲人来满足私欲发泄私愤的呢?应该说这样的悲剧古已有之,但是极为少见,现在这样的悲剧却接二连三地发生,凶手基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或者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这关乎当代年轻人存在的严重性格缺失,他们当中相当部分的人个性偏执极端,自私自利,往往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和公众安全之上,每当个人欲求无法得到满足,或是被他人所阻碍时,内心那种破坏性的冲动和愤怒便如火山爆发一般奔涌而出,后果不堪设想。

 

不可否认,一名高中生竟用如此残忍的手法将亲生母亲杀害,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于是很快有人把它归罪于应试教育,认为是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的心理,也扭曲了家长的心理。在这种教育状态之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分数至上,以考试为宝。这就让学生本应享有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退居其次甚至在课程表中无立足之地。从而导致现时代学生所接受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相反,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变成了考试的工具或奴隶。在此教育背景下,出现一两个变态者和病狂者便不足为奇了。

 

    当人们把矛头指向应试教育的时候,我却痛心于该名高中生事后的反应。其一,他在杀害其母亲后,居然若无其事地返回学校上课;笔者以为,即使是一个训练有素冷血无情的老杀手,在杀害自己亲人以后也是要内疚一辈子或好一阵子的,然而他做到了,全无愧疚之意。其二,当办案人员最后痛心地问其是否后悔杀死妈妈时,他随口答道:“不后悔。我可以不用学习了,不用压力那么大了。”丝毫没有悔意,更是不曾掉一颗眼泪。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精神自由远贵于自己母亲的性命,这难道是他吃了秤砣铁了心,心比铁还硬,比钢还坚?当然不是,悲剧的发生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对此事件,笔者与众多看客有不同的看法。应试教育绝不是该悲剧的罪魁祸首,它充其量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人动不动就批判现在的应试教育,甚至把它批判的体无完肤、支离破碎;可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素质教育相对发达的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此类悲剧似乎更多更频繁。中国的应试教育从目前来看,它与我国的国情是基本相适应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也在某种意义上维护了这个社会的安定和稳定。又如,中国悻悻学子众多,都在接受应试教育,那么悲剧只是极个别的,我们如何能够以偏概全,将应试教育一棍子打死呢!更何况,韩国的应试教育比我国还要厉害多了,却为何不见韩国人猛烈谴责和批判?话又说回来,应试教育之下,一部分的家长思想麻痹或亢奋,也是难免的,这个责任应归咎于应试教育,因此,应试教育对此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地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不得法。自古以来,中国的父母亲们都集结了一种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心态。也许他们自身并活得很平凡很朴实,甚至过得很辛苦很艰难,但无一例外地,没有哪一个做父母的会希望自己孩子过得跟自己一样。所以,他们一般都会毫不保留地倾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和爱心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成长,以实现孩子出人头地的愿望。但在教育的方式上,却千人有千法。诸如之前的“虎妈”、“羊妈”、“狼爸”和“鹰爸”式教育都收获很大或一定的成功,但这些方式却不能照搬照抄;当然,过分地溺爱和一味地迁就,也必然适得其反。本案中,母亲把自己的爱都给了儿子,辞去工作,租房陪读,电动车接送等,但都未能感动和感化狼心狗肺的儿子,最后献出爱的同时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此,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模式,也应当成为我国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

 

    三、社会浮躁,生活压力增大。物质与精神两者永远统一又永远矛盾,一般人很难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今天的中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生活的成本和压力也增大了,在这个前提下,人们自然首重物质而非精神了。物欲操控着情操,而贫富的差距拉大了人们心灵的距离,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空洞。为了谋生,为了发展,人们不得不四处奔波,不得不疏远彼此。本案中,父亲一个人承担起家庭的物质负担,也就选择了疏远自己的儿子;而把教育的责任即精神层面的事情统统交给了母亲,母亲却过度地亲近儿子,掌控儿子,致生祸端。这难道不是社会浮躁人人压力增大的一个结果?悲哉,但愿政府部门在谋划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兼顾到精神层面的问题,或者能够以精神发展为前提,再谋求物质生活的改变和发展。

 

    文:付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