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付子2009
付子2009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628
  • 关注人气:1,5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付子读通鉴】第四篇:出将入相的吴起为何不得善终?

(2012-02-12 15:03:40)
标签:

《资治通鉴》

吴起

孙子兵法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文化

分类: 历史文化

吴起生于约公元前440年,卒于约公元前381年,是战国初期著名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当时卫国人。历史上,吴起作为军事家与孙武齐名,后世论兵,莫不称“孙吴”;作为政治改革家,他与商鞅齐名。总之,吴起出可为将,入可为相,的确是古今中外历史上少见的一个全能型的人才。此言非虚,下面笔者用史实来加以佐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将入相的吴起不得善终的原因。

 

先来说说吴起的军事才能。曾有人评价他的军事才华,“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意思是说,吴起虽然有诸如贪婪好色一类的缺点,但他的军事才能就连司马穰苴也无法超过。这个司马穰苴何许人也?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大家一定知道孙武,也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这可是一位名扬中外、流芳千古、妇孺皆知的大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兵圣”。而司马穰苴正是孙武的授业恩师,由此可见,吴起的军事才能自不可小觑。

 

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鲁国国君起用吴起为将,他先以和谈示弱,继而以老弱之卒做中军麻痹齐军,从而骄其志,懈其备,然后再出其不意以精兵突然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后来投奔了著名的魏文侯,魏君任命其为将军,并命其守护边疆抗拒秦国、韩国。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和十二),“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阴晋之战,以五万魏兵击败十倍于己的秦军。再后来吴起来到楚国,被楚王拜任为相,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南平百越、北兼陈蔡(两国)、西伐秦国、击破韩赵魏的扩张!换句话说,吴起所在,弱国可变成强国;吴起不在,强国便变成弱国。

 

其次说说吴起的政治才能。战国初期,楚国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楚声王竟至为“盗”所杀。而此时北方三晋正在兴起,国力强大,对楚步步进逼,楚国处于十分困窘的境地。就在楚国内忧外困之时,吴起来到楚国,求贤若渴的楚悼王喜不自胜,迫不及待地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据史载:“吴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固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吴起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兵。事实上,吴起的变法的确使楚国国力强盛,曾与魏国“战于州西,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楚自庄王以后,又一次打到黄河岸边,使中原国家刮目相看;并且向南扩展疆域,“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 。江南归入楚国势力范围。一年的时间,吴起改变了楚国积贫积弱的局面,重现了楚庄王时期的辉煌。《韩非子·喻老》云:“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淮南子·人间训》云:“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绝禄。” 这些现象与吴起变法中的“封君三世收其爵禄”的条文相合,应该说是吴起变法以后出现的。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顺应了我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大方向。所有这些都说明吴起不仅是一个良将,更是一个良相,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

 

最后来分析一下出将入相的吴起不得善终的原因。在查阅相关的史料和结合前人的分析之后,笔者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一、残忍刻薄,德行有亏。吴起年轻的时候,家里比较富足,饶有资财,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当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时,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吴起为了成名立业,便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当然,带兵打仗时的吴起却判若两人,他能做到廉洁不贪,待人公平,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但这绝不是他的真心,而是他收揽士心的一种策略和手段罢了。这一点并不能拯救他的生命。司马迁说过,吴起向魏武侯讲凭借地理形势的险要,不如给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国执政却因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可叹啊!

 

 

二、功高震主,备受猜忌。吴起在鲁国为将,结果大败齐军。很快就有人看他不顺眼,千方百计地诋毁他,说他为了当上大将,不惜杀害自己的结发妻子;说他母亲死了,他也不回去奔丧,就连曾子都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这是个十足十的薄情寡义的家伙。甚至还把它上升到国际关系的高度,说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于是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在魏国,吴起同样建立了一番不朽的功业。悲剧也在重演,公叔出任国相,并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公叔便耍了个小小的手段,离间了魏武侯和吴起之间的关系,令其互不信任。吴起怕招来灾祸,只得离开魏国,随即投奔楚国。在楚国,由于楚悼王的鼎力支持,吴起如鱼得水,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收获巨大成功的同时,悲剧再次上演,而这一次,备受楚国贵族猜忌的吴起终究未能幸免,他被万箭穿心而死。

 

三、刚劲自喜,技逊一筹。尽管吴起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能征善战、运兵如神;也有着杰出的政治才干,经邦济国、无惧无畏,但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刚劲自喜,就是自视很高,死要面子。这个弱点甚至被公叔的仆人所利用,成为驱逐吴起的利器。为赶跑吴起,公叔问计于他的仆人,仆人说:“您可找机会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您的国土太小了,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武侯就会说:‘那可怎么办呢?’您就趁机对武侯说:‘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心志。’您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故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您,吴起见公主这样蔑视您,那就一定不会娶公主了。”当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作为一代兵家,居然无法识破仆人的诡计,这不仅是性格弱点所致,也是技逊一筹的体现。

 

四、间人骨肉,失去靠山。吴起作为一个楚国的外诸侯国人,却跻身于楚国上层贵族之间,仅仅依靠楚悼王的信任,打击大贵族特权和利益,所遇到的阻力之大,反对之烈,是不言而喻的。吴起变法,旨在富国强兵。这就决定其变法的内容是消灭世卿世禄制,任用贤能。在变法中,吴起“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皆甚苦之” ,还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严重地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楚之贵族皆欲害吴起,只是碍于楚悼王的威严和情面,才让吴起得以苟延残喘。他们时刻在等待着,等待着时机的到来。新法推行了一年,楚悼王死去。早已失去耐心的楚国贵戚大臣趁机作乱,即使在楚悼王的灵堂上,他们也不能放过吴起。失去靠山的吴起犹如一只过街老鼠,又如一只落水狗,仓惶地趴在楚悼王的尸体上,仍幻想着死了的楚悼王还能给予他庇护。然而那些愤怒的早已失去理智的贵族们已经不会给他寿终正寝的机会了,当即给了他一个万箭穿心的悲情下场。

 

文:付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