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车男”其实也无辜

标签:
擦鞋门事件警车男杂谈 |
分类: 社会杂谈 |
据11月13日人民网消息
此照片一经传开,顿时在平静的人群中炸开了锅,各种谩骂之声不绝于耳、铺天盖地,各色讥讽之意不言而喻、昏天黑地,足以磨去人们厚结的耳垢,足以唤醒人们沉睡的心灵。当然,也足以让当事人无地自容,让有关单位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这不,刚刚传来最新的消息,“警车男”已经被开除,就此失业了。我想:没有谁会同情同情他,也不会有人可怜可怜他!骂过之后,人们很快就会忘记他,尽管骂的时候并不曾知道他是谁。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男人,一个也许并不是警察的男人,仅仅因为一个本可以被人们忽略或者很快淡忘的小小错误,就得为此付出人生的重大代价。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公众过分热情和过于正义。人们很容易撇开这个具体的“警车男”,直接把他等同于公权力,认为他涉嫌人格歧视、玩弄权威;并进一步无限地扩大化,认为特权已经充斥于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很多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年头,连一个为领导开车的司机也敢“狐假虎威”,对擦鞋的妇女耍弄权威,可见中国人文化的劣根性根深蒂固。更有甚者,那些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仁人志士则是担心:一个特权盛行的社会,不但道德与法制荡然无存,而且社会公平与正义也不复存在,那么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根本就无从谈起了。还有些哲学家们,则是从精神层面提出担忧: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阶层裂痕逐渐扩大的社会,紧张的阶层关系在民众心中的积压,通过围观者在一张“傲慢”的擦鞋图上倾泻出来,关注这种社会心理裂痕逐渐扩大带来的深远影响,远比关注到底是谁这么“大老爷”要重要的多。
对于这些批评和指责,笔者是没有异议的,甚至是要为之助威呐喊的;另一方面,也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毫不相识素未谋面的“警车男”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得罪那些热情的正义的人们。但是,笔者仍然有话要说,即使是大家要向我拍砖,我还是要说上几句,其实“警车男”很无辜!当人们无情地批判和刻薄地指责时,并没有谁会去了解一下擦鞋妇女本人的感受,而是直接了当地强奸了当事人本人的意愿和体验,认定其是受害者和被侮辱者;也没有谁会去探听“警车男”的身世地位以及当时的特殊情况,而是理所当然地蹂躏了当事人本人的身份和人格,判决其为施害者和侮辱者。这恰恰体现了当下人们浮躁的心理状态,也揭示出当前人们不够宽容和理智的民族情绪。
压抑已久蓄势待发的人们总是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时刻查寻打探着各种小消小息,然后迫不及待满腔激愤义正辞严地高谈阔论,似乎只有自己才能拯救中国、拯救世界!其实,这种人往往不能宽容、无法理智地处事,因为他们更多注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而非事实!我们不妨这么假设一下:如果那位擦鞋的妇女是经过千乞万求后,才得到了“警车男”同意擦鞋的允诺,那么她必定是高兴的、是心甘情愿的,她也就不会在意对方是躺着、蹲着还是倒立着给她擦鞋,因为这时她最开心的是她将收获报酬。反之,如果是“警车男”主动叫她去擦鞋,同时用了这个要命的招牌姿势,那么也是她自己乐意的;否则,她完全可以一走了之,甚至还可以吐了唾沫、砸了板砖后再潇洒地离开。只要她敢于这么做,她就一定可以火爆网络,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人敬畏钦羡的“擦鞋姐”。然而,她没有这么做,她在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换言之,她并没有认为“警车男”的行为已经伤害了她侮辱了她的人格和尊严。我想,此时的她一定在为“警车男”擂鼓喊冤吧,但人们是不会听到她的声音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本次事件的主角----“警车男”,一个无声无息无头无脸的可怜虫,一个类似于窦娥的冤大头。整个事件中,他没有漏过脸,没有发过声,惟有两只鞋代表了他的全部,也毁了他的全部。从图片可以看出,或者当时他有那么一点洁癖,不太愿意坐擦鞋大姐准备的凳子。又或者,由于长途驾车,此刻的“警车男”已是疲惫不堪、思维困顿,下意识地在车内伸出了让他遗恨万年的两只鞋子。又或者,由于腰突厉害,此刻的“警车男”只想让自己稍稍舒适惬意一点,不经意地在车内伸出了让他抱憾终生的两只鞋子。又或者,由于粗心大意,此刻的“警车男”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不察人事,全然觉察不到危险的来临,稀里糊涂地在车内伸出了让他死不瞑目的两只鞋子。又或者……。总之,不明缘由、不分青红皂白的人们用自己的口诛笔伐和唾沫星子打倒了一个可能无辜的人,同时也打倒了这个人背后牵扯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这一切又是谁的错,又有谁来负责呢?!
真的,“警车男”其实也无辜。只因为他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一辆错误的车子与一个错误的人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便被人们过度的热情和正义所唾弃,便被人们仇富嫉贵的失衡心理所抹杀,便被凡尘浮世的框框本本所击倒。呜呼哀哉,“警车男”真的很无辜!
十年文革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民众的盲从和不理智无疑是民族的致命弱点;而信仰的缺失和思想的躁动也将给民族带来浩劫,或许,中华民族该好好反省自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