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研发 持续核心竞争力

标签:
股票 |
本报记者 田金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趋势犹如一匹奔腾的骏马,在马后面追,你永远都追不上,只能骑上去驾驭它,才顺利到达彼岸。“变革与创新成为了必然条件,除了在市场领域的转化之外,技术研发与创新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隆基股份研发中心总监邓良平表示。
在邓良平看来,面对并不景气的全球光伏市场,技术创新让隆基硅度过了寒冬。通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隆基硅一举突破欧盟设置的“贸易壁垒”,成为中国94家分享欧盟光伏市场配额的企业之一。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5/02/02/20150202580133-1980.png持续核心竞争力" />
杀手锏效应
光伏行业技术革新速度日新月异,特别是在市场供过于求日益严重的形势下。
隆基股份更是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不断通过研发技术或工艺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正是基于此,企业培养和吸纳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平台。
早在2013年10月,隆基股份通过整合宁夏隆基、银川隆基、无锡隆基等子公司研发人员,成立了拥有246人的研发中心,下辖6个研究室,拥有专业研发人员110人,主要负责公司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及路线,解决生产中所涉及的重点难点技术问题,以此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达到降成本、提效益的目的。
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要求产业链每个环节不断的技术革新,而在光伏产品的生产逐渐向成熟制造业转型、企业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过程中,只有拥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并能够快速使之产业化、从而有能力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走近隆基股份研发中心,分别由西安市发改委和西安市工信委颁发的“西安市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团队”两块牌匾格外引人瞩目,年轻的团队正在一步步践行创新使命。
凭借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隆基股份多项技术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地位,截至2014年10月31日,累计获得国家专利91项,在审17项以及超10项非专利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行业内隆基股份虽然生产规模不是最大,但却受全国半导体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托,负责和参与起草了《再生硅料分类和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参与《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太阳能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切割片》《太阳能级多晶硅片》等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其中《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切割片》获得“全国半导体材料技术标准化优秀奖”一等奖,《太阳能级多晶硅》获得“全国半导体材料技术标准化优秀奖”三等奖。这说明公司的技术实力在业界有目共睹,并得到国家相关机构和行业协会的认可。
其中硅片生产中的核心技术包括MCZ 技术、单晶炉热屏技术、连续拉晶技术和专有砂浆回收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晶体硅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据了解,横向MCZ技术、单晶炉热屏技术则是隆基股份的两大技术“杀手锏”。
“MCZ法晶体生长装置是通过在CZ生长炉体上加设一种横向磁体结构,使单晶在强磁场环境下生长。由于磁场抑制了热对流,有效地减少了石英坩埚分解的大量氧原子进入硅单晶,同时降低了熔硅温度的波动,MCZ硅单晶中的氧含量得到有效降低,电阻率的均匀性得到较为显著地改善,较常规掺硼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光衰减降低约40%,有效提高单晶电池的实际转化效率。”邓良平详细解读了MCZ 技术。
单晶炉热屏技术是隆基股份的独有技术,可实现单晶炉内合理的温度梯度分布、合理的气体流向和稳定炉内真空度,提高优化单晶生长的环境,降低晶体内在缺陷,从而提高单晶的品质,同时可降低电耗30%,减少电费成本。
此外,隆基股份还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并结合各个厂家在不同模块单元的技术领先性,拆分采购模块单元,由公司专家队伍为主要模块生产厂家提出定制要求和技术改进意见,并签署排他性保密协议,设备部件到厂后进行组装调试。
创新技术瞄准“人才创新”
现代化切割设备、高技术清洗装置整齐排列,偌大的生产车间内却只有寥寥数人……参观过程中,邓良平告诉记者,经过不断的技术革新,目前他们已经由原来的5人操作1台设备升级为1人操控5台设备,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中,金刚线切割单晶硅片脱胶预清洗装置和晶体硅中锗或锡杂质浓度的测量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5/02/02/20150202580142-1910.png持续核心竞争力" />
记者在现场看到,金刚线切割单晶硅片脱胶预清洗装置是一个槽体,内设有超声振动装置、喷淋管和进出水系统,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在清洗槽体内设置超声、加热、喷淋装置及进出水系统,这些装置、系统相互配合,不仅可有效去除金刚线切割的单晶硅片表面与硅片之间的硅粉颗粒、金属离子、氧化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提高单晶硅片表面预清洗质量,减轻了后续清洗压力,而且大大缩短脱胶预清洗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操作人员说。
而晶体硅中锗或锡杂质浓度的测量方法,是将硼或磷掺入锗或和锡母合金中,通过测量硅片电阻率,再确定锗或和锡的浓度。本发明采用将磷或硼掺入锗锡母合金中,建立母合金电阻率与锗锡杂质浓度的关系,通过测量母合金的电阻率即可确定锗锡杂质的浓度,方法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目前锗锡母合金浓度检测困难的问题,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质量,增加转换效率,隆基股份还与浙江大学国家重点硅材料实验室、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以及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不断进行研发创新。
同时,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成为了隆基股份的“暖心石”。
刘培东,西安隆基研发二室主任,拥有博士学位的他正是看中了隆基的厚积薄发之力。2012年初,时任公司董事长的李振国力邀刘培东加入公司研发中心团队。最终还是出于对终身事业的追求和不断进取只身一人来到西安。目前,他带领着一个20余人的研发团队专门做公司提升产品品质的相关技术研究工作。据了解,公司每年为其配备不少于2000万的研发经费,提供实验和检测设施及其它生活支持。经过三年努力,已经研发出多项成果,使公司可以在行业内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加入隆基的两年里,他们获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发成果,如深入研究单晶氧含量影响因素并找到控制方法等。
而对于员工而言,他们感觉更多的是科研动力造就的温馨之家。“我2011年7月就来到隆基了,这里人际关系非常简单,我们都专注于研发,多余的时间都用来交谈和业余活动。”研发中心小邓告诉记者,他原本在2012年就有机会去高校任教,但隆基的“高天花板”、巨大的发展空间加之光伏行业的朝阳前景坚定了他留在这里的信念。
专业技术 分布式电站有望普及
2014年12月23日,西安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与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乐叶光伏以净资产7000万元折股入局,成为西安隆基重要的光伏组件电池片及相关产品生产基地。
收购背后,是强大的产业技术支撑。
在行业处于低谷的2011年,隆基股份仍然实现了20.18 亿元的销售额,较2000年增长了22.15%,并且保持了高于同行的毛利率水平,体现出了非常强劲的市场扩张能力和盈利能力。有专家认为,在行业不景气的时期判断一家企业实力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其能否在保持一定利润水平的前提下实现销售收入的快速扩张,行业低谷时增长能力强的企业更有可能在行业景气程度恢复时实现比其他企业更加快速的增长。
“从隆基成立至今,之所以能够取得现今单晶硅全球销量第一的成绩,是基于前期充分的准备与不断研究新形势进行创新。”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仅2013—2014年,隆基股份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占所有投资比例为10%左右。
早在数年前,为降低风险,隆基股份通过自身研发,建立了设备集成模式,在引进现今设备的同时,为下一代生产线留出升级接口,使投资节约化。经过隆基股份定制和集成的设备,比市场上的通用拉晶设备具有更好的产品适应性(6寸到10寸硅棒)、更低的资本开支、更好的自动化扩展潜力,有利于保证公司设备具备长期适应性,不会被快速发展的产业技术所淘汰,降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费用,从而提升盈利能力和长期竞争力。
一系列技术的研发创新使隆基硅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下一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整合行业资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分布式电站的建设,让寻常百姓也能用通过太阳能实现自家发电,降低电价。专业研发团队更是要提高学习与创新能力,学全球领先专利技术中的思维和创新点,获得整体进步;此外,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困难,与客户诉求全面融合,研究新思路,提高产品满意度;再次,加大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引进典型人才,争取获得效益最大化。”邓良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