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股份:勇做全球单晶硅光伏行业领航者

本报记者 杨雄伟
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航天中路388号,错落有致的厂房紧密排开,没有喧嚣,没有任何特殊之处,有的只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单晶硅制造商坐落在这里。
岁月静好,时间未老。这里生产的单晶硅片占据了全球大量的市场份额,并被人们誉为全球“单晶帝国”。
奇迹的创造者,属于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股份”)。从2000年成立,到现在短短14年的时间,隆基股份将代表最先进的单晶硅光伏行业最敏感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实现了一个中国民企汇通天下的夙愿和责任担当。
这么短时间,隆基股份跃升为行业龙头,不再是最热门话题。使人们念兹在兹的不仅是货物,还是投资收益回报,更是其配置全球单晶硅光伏行业资源的能力。
而在2014年末,12月29日和30日,隆基股份在资本市场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股价连续两个涨停,这更是人们对隆基股份未来前景看好的真实写照。
用数据来描摹隆基股份的发展现状,极为契合。2014年隆基股份预计全年净利润为29300万元,比2013年增长300%左右。
时间已经进入2015年,今年的光伏产业发展将会怎么样?
2014年12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其中指出,未来两年光伏产业将继续领跑新能源工业,2014—2016年,全球光伏产业新增装机将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速。
对于隆基股份来说,“我们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坚持善用太阳光芒,创造绿能世界的理念,为全球光伏电站贡献更高效率。”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强调,“隆基以发展绿色能源为重要使命,每年均会持续扩大产能,而更好满足客户未来对单晶产品的需求。”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5/02/02/20150202490134-1920.png
从欧洲到亚太:迎接市场重心转移
纵观近几年全球光伏市场,不难发现其市场重心已由欧洲地区向亚太地区发生深刻演变。
一个被业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从2010年至2018年全球主要光伏市场份额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全球市场的重心正从欧洲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在未来五年里,亚太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将维持在50%上下,这一份额主要来自于中国、日本、印度和泰国等亚太国家的贡献。
行业数据显示,以中国、日本和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在利好政策的驱动下,目标装机容量可能分别为15GW、8.8GW和9GW。欧洲虽然在装机量上继续下滑,但英国市场逆势崛起,首度超过德国成为欧洲霸主。美国持续放量增长,和中国类似,分布式市场将逐渐赶超地面电站。加上智利、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加持,2015年预计全球装机容量仍保持正数成长,达到55GW左右。
此外,2015年新兴市场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包括南美、印度、泰国、智利、巴西、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但,从更加理性的角度来看,以上的分析显得过于单薄。
需要补充的是,根据EPIA的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新增装机量构成中,欧洲占据80%的绝对主导地位,而中国、美洲(主要是美国市场)及亚太地区(主要是日本市场)等合起来仅占18%。但在2013年的构成中,中国、美洲及亚太地区已取代欧洲的位置,占据了高达71%的份额,相反,欧洲新增装机量占比则下滑至28%。
“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泰国预计都将跻身2014年全球前十大光伏市场。其中中国和日本位居前两位,2014年将近一半的全球新增安装量来自这两个国家。”NPDSolarbuzz高级分析师廉锐分析认为。
针对光伏行业这一波市场深度演变行情,隆基股份早已有清晰认识,并且谋划深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据隆基股份介绍,目前单晶硅需求占比的拐点已现:全球需求结构性转移,增量较大的日本、英国、美国市场的单晶比例较高,因此公司单晶硅片海外销量占比从2013年的73.71%进一步提升至2014上半年的78.08%。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需求超市场预期,预计全年装机有望超过10GW,公司受益明显。
如今,隆基股份的全球业务范围,早已深入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韩国和日本等地。
而这一切的取得,与隆基股份核心竞争力密不可分。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5/02/02/20150202490148-6710.png
隆基股份作为全球单晶硅片龙头,出货量、成本、工艺、盈利能力等方面都显著领先于竞争对手,公司持续致力于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未来非硅成本还将大幅度降低。单晶路线产业链将重构,硅片环节将独立出来,一体化产能从电池片到组件封装,隆基股份将服务全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光伏行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久发展非常重要。”业内人士表示,接下来隆基股份要更多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如印度、中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同时,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光伏产品的应用,增加光伏产品在各方面的应用和技术创新。
“在全球,隆基建立了完善的销售通道和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能力,向全球优秀光伏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这源于客户的信赖,2011年以来隆基以年均复合增长率56%的速度高速增长,即使在行业低谷时期,隆基仍然做到了这样的速度优势增长。截至2014年,隆基硅片出货量累计超过5GW。”谈及隆基股份逐鹿国际市场时,钟宝申满怀信心。
从中国活力到隆基活力:专“晶”特色之道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尤其经过2014年的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
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我国硅片出口总额为20亿美元。其中,多晶硅片出口总额约为11.93亿美元,单晶硅片出口总额约为8.12亿美元。硅片主要出口区域为中国台湾、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日本,占比93%。2014年产量预计将会达到50GW,达到全球产量的76%。
时间往前追溯,从2013年《国务院关于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对光伏产业出台的政策,粗略统计,国家级文件数量2013年是14个,2014年也在10个以上,各地方政府的配套文件更在几十个,补贴标准从每瓦0.1元到3元不等。
从现实情况来看,政府密集出台的光伏产业文件,表面看是一个数量变化,背后却是推动一个产业的质变过程。
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找到了发展活力。那么,作为单晶硅片行业的绝对龙头,隆基股份的活力当然体现在单晶硅片技术上。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5/02/02/20150202500141-1250.png
寻找隆基股份活力,绕不开其世界领先的单晶硅片技术。
业内专家认为,从材料结构的角度来看,单晶完整有序排列的晶格结构,而多晶是短程有序,长程无序,这就意味着几乎所有能够提高多晶电池转化效率的技术手段都能应用在单晶上,但是针对单晶特有结构的技术,却未必能够在多晶上使用。同时,单晶硅近乎完美的结构也使单晶产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钟宝申一再强调,对于隆基股份来说,最大的优势体现在单晶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根据运行很多年的电站测评,单晶系统具有更强的发电能力,每瓦实际发电量比多晶平均多出5%—8%。
为了保持在单晶硅片的技术领先地位,隆基股份有着强大的研发团队。目前,隆基研发中心拥有海内外246名技术人才,建立了6个专业研究室,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实验基地,1个专业检测室。在单晶生产装备和应用等领域,隆基持续投入资金,开展前瞻性研究,推动行业技术不断进步。
隆基股份除了注重先进的技术外,对成本控制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单晶硅片的薄片化,得到了用户的青睐。为此,隆基股份现有金刚线切片厚度从190微米缩小为110微米,每公斤的出片数量将增加36%左右,在设备不增加的情况下,产能将大幅提高,假设总成本不变,则单片成本将下降26%,将进一步降低非硅成本,缩小单多晶硅片价差,使单晶更具有优势。
“未来市场应该把单晶作为一种经济性的高产品来应用,而不是用在高端、特殊场合的商品。根据我们测算,目前采用255W的多晶组件和270W的单晶组件系统成本持平。到2016年,单晶和多晶成本将会持平,所以单晶系统成本将会低于多晶系统成本。”钟宝申说。
从依赖到创新:赢在非对称竞争
中国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通病,那就是光伏产业对于补贴政策的严重依赖,以及由于对补贴的依赖,导致的补贴政策变化对产业周期和起落的影响。
专家们纷纷指出,目前来讲,中国光伏产业已进入洗牌周期。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在适当时机进行洗牌不一定会对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拖累,反而会使相关行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接下来3—4年,将是行业重新洗牌的过程,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就像以前的Intel领先的年代,集成电路18个月升级一次,Intel就是靠这个手段打败竞争对手。”在2014年,钟宝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
就像“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样,准确把握光伏产业发展大势,必须具备战略层面上的认识。
从全球一次能源产量来说,增速最高的是太阳能发电。对当前有意义的十年,即2010—2020年,太阳能发电仍然是增速最高的,折算到年复合增长为16%,高于2000—2010年的11%。粗略来看,2000—2010年主要为第一阶段需求驱动时期,2010—2020为第二阶段需求驱动时期。因此行业需求增长速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对于太阳能光伏产业,未来5年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时期。面对不断激烈的行业竞争态势,光伏企业怎么做,如何做,成了攸关生死存亡的大事。
“隆基股份始终认为,与对手处于同等竞争很难赢,只有采取非对称竞争才能在市场中胜出。”钟宝申以其丰富的实战经验认为,“常识性的东西,各个公司之间做得都差不多,这也不是公司能够胜出的关键因素。最关键的是,企业自身如何建立与其他竞争企业的一种非对称竞争,这才是最根本的出路所在。”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光伏产业要想真正的强大起来,必须从对政策的严重依赖向创新领域转变,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
按照钟宝申的逻辑认知,对于单晶硅片的技术创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的技术创新总是在某一点上实现的,同时技术创新具有偶然性的特点。但技术上的微创新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企业必须在日常研究中重视起来。”
一直以来,对于隆基股份来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太阳能价值的判断,公司一直围绕行业的最终产业前途,沿着单晶方向,完善了多年来的产品结构积累和客户结构积累;二是一直保持谨慎的扩张,对于任何一个投资,都会分析了未来产品升级的速度和时间,不会去做“短频快”的投资。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5/02/02/20150202500150-1850.png
长期以来,国内市场过度关注系统成本,而对单位投资的总发电产出关注不足。这方面无论是行业研究机构还是投资者,以及制造环节的企业,都应该研究真正的客户价值——投入产出比,这既是客户的投入价值,也是社会的投入价值。
为此,钟宝申呼吁,投入产出比才是光伏电站投资价值评估的关键。隆基股份始终认为,在行业竞争中,哪家企业成本低,技术有突破,投资速度快,就有可能获得最好的收益。
从分散到集中:让科技融入生活
隆基股份对中国光伏产业的贡献体现在,“隆基提高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集中度,现在单晶硅片在市场上的应用逐年提高,从而也提高了单晶硅片的生产集中度,为我们下一步的技术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邓良平说道。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光伏产业正值价格突破的“临界点”阶段和全行业低谷期和洗牌期,光伏企业需要致力于利用各地优势,将产业链内的每个企业都打造成为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制造企业,并通过协同制造,形成综合能耗低、物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技术水平高的光伏发电全产业链制造企业群,打造一批世界级的优质光伏制造品牌。
在2014年收官之时,工信部出台的支持光伏发展的文件《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支持形成15家光伏企业巨头。
专家表示,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未来几年的光伏行业一定会是几家光伏寡头霸占市场80%以上的份额,工信部出台的文件将会进一步加速光伏行业的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隆基股份在积极布局扩产,延伸产业链方面一直脚步未停。
2014年11月17日,隆基股份召开了201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公司向关联方的子公司采购一批单晶炉,总价约2亿元人民币。并收购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85%股权。
至此,对于隆基股份来说,意味着其开启向下游产业链进军的步伐。
“太阳能产业从制造端讲,是一个集中的过程,因为制造端没有区域性,可以输送到全球。在这一背景下,必然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超越竞争对手,客户价值最大化,一旦形成这样的优势,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客户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更有能力进行研发、管理投入,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最终成为大型生产制造类企业。”钟宝申说。
在邓良平看来,随着隆基股份在单晶硅片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从而降低了光伏产业的成本,使得单晶硅光伏产业在不久的将来有了大规模应用的基础。“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出让普通家家户户的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产品,让科技服务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享受清洁能源带来的生活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