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凯里“一节一会”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2014-04-18 10:06:11)
标签:

财经

旅游

文/嘉懿

  “‘一节一会’期间,每天银饰销售都有几千元,比以前‘单打独斗’强多了。”提起2013年7月23日在凯里举行的“一节一会”,苗侗风情园“阿都银饰”的杨老板至今仍啧啧称赞。

   “‘一节一会’的短短几天,风情园民族工艺品成交额达5600多万元,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共有来自新加坡及北京、浙江、云南、重庆、贵州等地的15家客商进行签约,签约资金达1.3618亿元。”提及“一节一会”,凯里旅游发展产业办公室主任李孟群同样喜不自禁。

   这是凯里近年来通过“节”“会”联姻,撬动旅游产业,集聚人气,提升旅游品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具体成效。自2005年起,凯里将之前已成功举办四届的原生态文化节,开始与银饰刺绣博览会合办。

   连续成功举办两年的“一节一会”证明了,充分发挥产业和资本的强大推动力,能够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开发当地深厚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据悉,在2013年“一节一会”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大旅行社、旅游投资公司、金融机构、文化艺术界的数百名机构负责人和投资商纷纷走进黔东南。活动期间,共集中签约项目59个、总投资210.06亿元。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4/04/14/20140414301039-2040.jpg

  展会搭台,指尖“唱戏”

  银饰亮眼,刺绣迷人,两万平方米的展览大厅令人眼花缭乱。

  在2012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现场,人们对着各具特色的银饰和刺绣艺术品连连发出赞叹:“太好看,太了不起了。”短短几天内,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展位成为被关注的中心,一件件巧若天成的展品成为被谈论的焦点,络绎不绝的参展者和客商兴奋地观赏谈论着,在错落有致的展区之间流连忘返。

  东道主黔东南州的各个展馆各具特色,成为此次博览会一大亮点。当地苗乡侗寨银饰文化传播公司巧妙地将一件名为“盘龙铜鼓”的酒具改变成一只酒罐,鼓身的六条盘龙昂首俯身,当酒液注入时,神龙嘴里同时喷出的六条水柱如天降甘露注入下方的酒杯中。

  该公司负责人说,酒具铜鼓储酒和飞龙喷酒的设计寓意苗族同胞深远、醇厚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像甘露滋润着世世代代苗族子孙,使其生生不息、连绵不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显月头上的银帽重两斤,脖子上的银项圈重五斤,她一身银饰和刺绣完美地结合,成为博览会现场的一大看点。她表示:“刺绣上的每个图案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佩戴的每个银饰也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是苗侗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

  不仅贵州省的产品备受追捧,其他省市的作品也大受欢迎。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四大名绣以及汉绣等展位的参观者和客商络绎不绝。蜀绣展位上,正当大家对布匹上一只栩栩如生的狼惊叹不已时,师傅翻转布的背面,一只活灵活现的猫呼之欲出,大家不禁拍手叫绝。

  对于举办两年的博览会,很多人认为这不仅是一次艺术之旅,更是一趟购物之行。从现场情况看,每年参展者确实是大饱眼福,也买得尽兴。每个展位前总有人咨询问价,每件作品前总有人驻足观赏。据组委会统计,在2012年博览会开展仅两天,成交额就突破了3000万元。

  文化待客,《银·秀》主角

  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黄远良认为:“银是一种金属,但在黔东南不一样,是被文化了的物品,承载了苗族侗族太多的文化。文化的魅力和旅游结合,就可以提升旅游档次,而文化和旅游产品结合,就可以提升黔东南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长期以来,黔东南一直在探索,如何借助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将其打造成更加知名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过精心准备,2012当地政府在首届“一节一会”期间隆重推出了《银·秀》两大戏。这部舞台剧通过3D等科技元素将苗族和侗族的歌舞表演融入其中,用生动的歌舞和绚丽的舞台效果展示了黔东南苗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状态。

   总导演邢时苗表示:“《银·秀》以‘银’文化为主线,结合现代流行元素用‘秀’把黔东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提升,使之作为当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从而把神秘而多彩的苗侗文化充分展示出来,是现代艺术与原生态文化的完美融合。”

   《银·秀》是一个旅游产品,是一个文化展示,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2013年“一节一会”上,来自湖南的游客何瑶说:“在这部剧里,我看到了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和侗族先辈们不畏艰险、不惧苦难的历史,还看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容自在的生活方式以及已经融入其生活的民族信仰,很值得喜欢民族文化的人用心去品味。”

   来自比利时LynnVermeulen也感叹:“这场表演像梦境一般美丽。对我而言,这个节目最好的部分是苗族和侗族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我都被感动哭了。”

  旅游产业齐发展

   按照“以节弘文,以文促旅,以旅会友,以友招商”的思路,两年来,“一节一会”都举行了投资贸易洽谈会集中签约仪式,效果明显,充分发挥了“一节一会”促进招商引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2012年,现场签约项目的总投资达到了121.6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项目62亿元,文化旅游项目就占了33.78亿元。2013年,为签约项目59个,总投资210亿元。

   成绩喜人,节节攀升。

   而在每年博览会结束时,展品交易额都超过亿元,凸显了博览会牵线搭桥让产品与市场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力推动银饰刺绣产业的发展的作用,探索出了一条资本与市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大发展的新路子。

   为了能更好地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下一步,凯里市将对硬件设施和软环境进行完善,依靠凯里拥有苗侗独特文化的优势在“专业”和“特色”两方面下足功夫,做好研发与生产两个基地,搭建展示和交易两个平台。

   凯里市委副书记周文锋表示:“把两个基地和两个平台搭建好,不仅能做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更能实现资本与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全面推动。举办博览会,还得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使其最终走向市场。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必须合理定位,对展会的内容与规模等进行科学规划,并做好政策引导和必要的扶持。”

   在黄远良看来,凯里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苦心经营是“十年磨一剑,十年铸辉煌”。

   事实上,如何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凯里市近年来不断思考的重大命题。2010年,凯里市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的意见》,以更新的思路、更高的视角,将凯里定位为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滨江旅游城市进行打造。

  2012,凯里出台《关于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增加的目标。在所有举措中,民族文化始终是主角。

  近年来,除了“一节一会”,凯里还成功举办和承办了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贵州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巴拉河消夏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随着知名度的大幅提升,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宾客。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凯里“一节一会”的辉煌不仅是迅速增加的旅游收入,更是他人的认可。

  近年来,凯里先后获得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风貌城市”、“全球十八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等金字招牌。

   临近采访结束,来自云南的参展生杨双良这样说:“凯里,今年我肯定还会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