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进有出 陕农业龙头引入淘汰机制
(2014-04-18 09:47:38)
标签:
财经 |
分类: 产业经济 |
本报记者 殷高峰 实习生 秦丹
2014年的春天对于杨小宏来说,春意格外的浓。
在2014年的陕西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杨小宏的虎标茶果土产食品公司被授予陕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称号。
根据陕西省有关政策,省级农业化龙头企业将会在融资、税收以及电价等经营成本方面享受到政策方面的支持,对这家成立了三年多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这意味着)更高的平台,更多的支持,更大的责任。”杨小宏说。
“更大的责任”是杨小宏切身的感受。在虎标茶果土产品公司等93家企业成为“新贵”的同时,原来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有43家被取消了这一称号。
龙头带动
“农业产业化周期较长,产业化经营和融资能力有限,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难以预测,政府不断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激励制度使得公司如虎添翼,是我们农业企业实现发展和强大的驱动力。”陕西荷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倪维滨说。
荷丰生态农业是上一批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政策的扶持下,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近年来,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陕西省农业产业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在‘保供给、保安全、促产业、促增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李育江说。
据统计,目前陕西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近1.8万个,带动农户867万户(次)。各级龙头企业数达2190家,其中省级以上494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到581.6亿元,年销售收入总额1095.1亿元,净利润72.4亿元,出口创汇6.6亿美元,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85.3%、52.1%、88.1%、26.9%。
据初步统计,陕西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276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876家,占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总数的87.9%。加工型龙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平均销售收入、平均利税总额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63.1%、42.8%、21.5%。
作为近年来成长起来的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倪维滨对此感触颇深,“我们有个明显的感觉,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大,2012年被确定为农业龙头企业后,省上的支持资金给我们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
规模仍偏低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陕西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特别是对于影响龙头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如财政扶持、拓展融资、基地建设、科技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欧思钊坦承,总体来讲,陕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仍然偏低,龙头企业不大不强的现象普遍存在。
“从全国范围比较,我省农业产业化依然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企业规模小、融资难、产业链短、人才缺乏等问题。”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高爱平表示,“小而散”“满天星星无月亮”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在高爱平看来,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期我国城镇化新农村、产业化新农业、职业化新农民“新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四化同步”的根本路径。
他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农户,与“三农”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利益关系,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骨干力量,是现代农业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确保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改革完善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营体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升级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选择。”
他说,必须要突出重点,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根据陕西的计划,到“十二五”末,力争全省龙头企业数量和销售收入总额翻一番,企业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家,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家,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两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辐射带动农户300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到2020年,龙头企业产值再翻一番,基本建立比较发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淘汰机制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为了更好地推动龙头企业自身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我们引入了有进有出的淘汰机制。”欧思钊说。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陕西省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负责审核、推荐我省申报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管理省重点龙头企业。
从2013年3月份开始,监测部门开始对全省的的408家省级龙头企业进行监测,“经省级专家严格监测评审,省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审定和社会公示,并报省政府同意,西安东方乳业有限公司等365家企业年度监测合格,继续保留其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资格。”
“有43家企业因不符合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标准和要求,监测不合格,取消其‘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资格。”李育江说。
高爱平说,“龙头企业姓‘农’、属‘龙’,与农业、农民密不可分,通俗讲,‘三农’就是龙头企业的‘衣食父母’,是生存发展的根本和基础。”
作为省级龙头企业的“新贵”,杨小宏对这种有进有出的淘汰机制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这对于那些把龙头企业称号只是作为向政府要政策的招牌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警钟。而对于那些真正投资农业,踏踏实实做农业的企业来说,是一种激励。”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加大政府扶持,下大力气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欧思钊透露,陕西将通过整合重组等途径,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品牌亮、带动强的骨干龙头企业。
他透露,陕西还将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动态监测管理,“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作为监测认定的重要评审依据”,引导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方式,将企业和农户进行利益捆绑,发挥龙头企业在科技推广、产业升级、职业农民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新型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商品生产的劳动力收益和资产收益双回报,进一步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贡献。”欧思钊说。
“另外,还将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按照‘初级加工区靠近产地、深加工产品向城市靠拢’原则,依托或联合现代农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创建一批农产品加工型园区。”高爱平透露,陕西将通过“反弹琵琶”拉动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