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卖奶粉 市场“打寒颤”
(2014-04-18 09:44:39)
标签:
财经 |
分类: 金融经济 |
本报记者 杨雄伟
谁能想象得到,试行快半年的“奶粉进药店”,业绩最差的一月只卖了6桶奶粉,这事就发生在北京。
这让人听到之后,感到不寒而栗。陕西和北京同处于首批“奶粉进药店”的试点地区。尽管“奶粉进药店”从一开始质疑就不断,但北京的境况不由得让人想了解西安的情况到底如何。
而在不久前,陕西省食品药监局对外宣称,4月起我省将启动药店试点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工作,将在全省12个地市选取144家医保定点药店同时开展试点工作。其中西安市30家,宝鸡和咸阳市各20家,韩城市和杨凌区各两家,其他地市各10家。
可见,“奶粉进药店”将会在陕西地区进一步扩围。从现在看来,西安与全国的大气候相比,药店卖奶粉的市场表现显得差强人意。
不温不火的市场
记者在西安各大药店调查发现,尽管“奶粉进药店”试点快半年,但西安的市场和全国试点的地区一样,都表现出不一般的冷清。
怡康医药超市的工作人员就坦言:“在药店购买奶粉的人很少,很多顾客还不习惯在药店购买奶粉,加之很多品牌奶粉的价格大多集中在200元—500元之间,并且在药店购买奶粉不能刷医保卡,让不少顾客最终放弃了购买。”
记者在药店的奶粉货架上看到,药店销售的奶粉不论是从品牌还是种类上都比超市和母婴店少很多。大多都集中在惠氏、合生元、多美滋、雅培、雀巢等洋品牌上,像陕西本地的奶粉只有阳光宝宝和秦羊两种奶粉品牌。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其他品牌奶粉在药店显得无人问津,但是陕西秦羊奶粉却卖得还不错。据一家药店的老板介绍,她们会向咨询奶粉的顾客推荐秦羊奶粉,“一者秦羊是陕西本地奶粉,二者羊奶粉比牛奶粉的营养价值更高,顾客对比后买的人还是很多。”
针对我省将扩大“奶粉进药店”试点工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乳制品及饮品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卖药品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奶粉!相对超市、孕婴店,对试点药店的要求更加严格。试点药店必须取得婴幼儿配方乳粉流通许可,而且要实行专区专柜销售,设立提示牌注明‘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专区(或专柜)’。”
仔细分析之后,不难发现:一方面“奶粉进药店”在市场上遭遇了“冷脸”,另一方面,陕西又扩大了试点的地区。这一正一反不由得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扩大试点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对此,西安市乳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强调,扩大试点,“我认为是增加了一个销售渠道,仅此而已。至于消费者认可不认可,还要看这个药房的销售环境、产品的价格了,毕竟现在购买奶粉的渠道很多,很多消费者都有自己固定的购买渠道。”
因何“打寒颤”
当记者试图了解“奶粉进药店”不温不火的原因时,在药店选购药品的一位顾客无意中说道,“现在超市的奶粉都有折扣和活动,而药店卖的奶粉一点活动都没有。”
4月10日,记者在卜蜂莲花超市看到,在奶粉区有不少奶粉都打起了促销的手段,像贝因美奶粉(1段除外),全场满298立减50元;而购买雀巢奶粉能恩3号,满999元送精美爬爬垫一个,满1999元送玩具木马车一个。
可以看出,药店奶粉单一的营销方式,也让其失去了不少消费者。
而药店销售的奶粉质量如何,也让消费者产生了疑问。
王伟民分析称:“奶粉在药房出售,对消费者来说是增加了一个购买的渠道,就好比原来是在超市买,现在到婴童店买一样。奶粉在专卖店卖,在婴童店卖,和在药房卖,质量是一样的,不会因为在药房卖,奶粉的质量就会变好。”
业内人士认为,遇冷的原因是各方准备不足。无论奶粉品牌、药店及消费者都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品牌还不熟悉在这个全新的渠道中如何做促销以及对消费者提供服务,药店自身服务意识与竞争激烈的母婴店和宝宝店相距甚远,自身的专业优势尚未发挥出来。
一个更现实的原因是,”奶粉进药店”,只会价格更高,不会更低。现在药店主要销售的药品和保健品都属于高毛利产品,一般都是十倍以上的毛利;而奶粉最高不过五倍,对于药店来讲毛利偏低。利润不高,对于药店卖奶粉的热情肯定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