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城经报]区企合作下的共赢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主题策划 |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1/02/28/20110228030346-8700.jpghttp://www.ceeh.com.cn
企业“升级”
纺织城当初的兴建,改变了当地以前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灞桥区的经济社会繁荣和发展。灞桥区政府入驻纺织城后,围绕着纺织城逐渐形成了该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而,纺织城在建成之后,其一直隶属于原轻纺系统直管,在发展上和当地政府是“各自为政”。除了纺织工人用自己的工资在区内消费带来的影响之外,双方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往。而新时代纺织城的重新发展,是西安市发展重点之一,更是灞桥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7年10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发出“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纺织城地区全面振兴”的动员令,设立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建立起区办融合促区域经济社会全面综合发展新机制、新模式。
综合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纺织城地区全面振兴——纺织工人摆脱贫困,这一鲜明的发展推进路径,使振兴纺织城地区指日可待。
这为纺织城的全面提速指明了方向。以调整纺织老城单一产业结构、转变传统纺织发展方式为着力点,以科学全面统筹的“综合发展”为老工业区和老城区突围方向,以区域城市功能承载全面转型为发展思路,科学统筹区域空间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振兴的伟大创新实践。
同时,将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域由原来老城区的5.3平方公里,拓展为37平方公里,使纺织城综合发展有了更大的科学发展空间。
2010年,西安纺织集团整合原有厂房土地1000亩,交当地灞桥区政府进行土地开发储备,利用土地级差筹措新厂区建设、企业搬迁、设备更新所需资金;并已启动在新设立的现代纺织工业园内规划出840亩土地,投资20亿元,建设规模达30万锭的西安纺织集团新厂区,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结合我省去年出台的《陕西省纺织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实施方案》,西安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全省第一,全国前十的现代化纺织产业集团。
区办融合、综合转型、全面发展、空间资源科学统筹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这片兴盛沃土注入了体制、机制、政策等全新发展活力,促进了东部新城在综合发展中强劲崛起。
探索新模式
老工业基地如何重新振兴?
在解决这道“时代命题”中,西安市委、市政府及纺织城综合发展办和灞桥区委、区政府摆脱了“就老城说老城,就纺织产业说纺织产业”的传统单一改造模式,
实现纺织城地区全面振兴,使老工业基地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让10万纺织工人摆脱贫困,迈向全面小康,是纺织城综合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全部位于灞桥区范围内,10余万纺织职工与灞桥辖区群众50余年的共同生活史,已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
有分析认为,要实施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必须充分尊重纺织城地区发展现状与企业职工的人文背景,依靠一支对纺织职工有着特殊感情的工作队伍,而灞桥区无论是区域优势还是人文基础,都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桎梏从此打开。
为赋予该区域更多的优惠政策,市级相关部门还突破以往的宏观管理体制,向纺织城综合发展办下放了土地、建设、规划等10余项市级管理权限,促进纺织城综合发展办,将自身政策优势、体制优势与灞桥区行政优势有效融合,在融合中形成统筹发展合力,创新性地探索出了一条区、办融合促综合发展的新模式。
蓝图绘就
灞桥区委、区政府和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作出了《关于加快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决定》,并出台了相配套的《实施方案》。同时,灞桥区滨河湿地生态公园建设、灞桥区堡子村地区综合改造拆迁安置、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及纺织集团新厂区建设等6个指挥部也组建而成。
据了解,经过3年的发展,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已累计完成投资89亿元,引进项目49个,合同引进资金逾300亿元,开工项目50个,融资29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社会增岗的目标。
这也为纺织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了负担。据悉,灞桥区将全面启动三厂、四厂、六厂等企业自建村改建,完成灞河东岸3公里河堤综合治理,将实现灞河东路、滨兴二路等道路建成通车。
计划到2012年,灞桥区将力争完成五星村、堡子村、永丰村等城中村改造;力争完成纺织城核心区内自建村等棚户区改造;力争完成西安纺织集团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新厂区建设,完成西安纺织集团搬迁,确保设计规模30万锭的改造项目全面投产;纺织城地区基础设施达到先进开发区标准;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基本建成;灞桥滨河湿地生态公园全面完工。
与此同时,纺织城对综合改造方案、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进行精心设计,对核心区域的道路交通广场和市政公用设施作了合理安排,合理配置了教育、社区商业、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构筑便捷的交通体系。
灞桥区区长、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主任聂仲秋表示,灞桥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将确保到2011年六大重点区域实现大突破、大变样、大见成效,到2012年东部新城雏形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