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桑金融与人类文明(第七章 日落瀛台-1)

(2009-11-13 09:43:00)
标签:

财经

7   日落瀛台

(清末)

岂因祸福避趋之

拜工业革命所赐,17751833年英国纺织品成本下降了94%,英国商人开始满世界卖布,中国市场当是目标。不过,中国人不这么想,尤其是把放热气球当升天的弘历,他规定英国人只能在广州城卖布,因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需夷外货物以通有无”。

弘历太闭塞,自鸣得意、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实际上,不是。

核算运费,英国洋布价格比中国土布并不便宜,加上数千年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英国商人想在这个时候打开中国市场,基本上不可能。

18301833年,中英贸易中国仍年均入超158万两白银,英国人很愤怒……

愤怒之后,就开始使坏,既然卖布不挣钱,就卖鸦片。

鸦片,学名海洛因,地球人都知道,那玩意儿,它是毒品。

鸦片贸易,中国失去的不只是银子,还有民族的希望。

与很多人想象相反,吸食鸦片的并不是地痞流氓以及二流子,就是他们想吸,人家也不给。

因为,没钱。

当时,鸦片的吸食者主要是商人、官吏以及军官,相对于地痞、流氓以及二流子,他们才是社会真正的中坚,如果社会中坚迷恋毒品,中国才真完蛋了。

鸦片是英国在清朝最挣钱的买卖,每年能从中国弄走240万两白银,1839年这个数字可能到达了400万两白银,有人估计中国2025%的白银被英国佬卷走了,中国对外贸易开始经严重出超。

白银流出,彻底改变了满族政府的货币政策,从“钱贵银贱”改为“钱贱银贵”了。

其实,“钱贱”对小农无所谓,“银贵”就有所谓了。因为官老爷们改收银子了,官家汇兑牌价每两/1000文,实际汇兑价格到了每两/2000文。官家又不肯吃亏,官府向小农收银子、兑铜钱,小农只能从市场上以钱换银。

凭空小农税款多出一倍,太离谱了。

与英国人贸易,既亏官府,又亏百姓;既亏银子,更亏身体。

百姓不想忍,皇帝更不想忍,向来在这块地盘上都是老子说了算,现在你不但布,还卖鸦片,顺带杀人放火。

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时,林则徐站了出来,因为“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所以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绝对是一句振聋发聩的呐喊。

在国际政治舞台忽悠,呐喊是没用的,要靠实力。

评价林则徐很难,当然,这位民族英雄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确实不容撼动。遗憾的是,这位伟人连猛人都称不上,更不是神人。

即使林则徐不被撤换,他也不可能改变历史轨迹,英国人该打进来还是要打进来,清政府该输照样要输。

1841年虎门决战的时候林则徐依然在广州,而且琦善其实很尊敬林则徐,广东水师主将关天培也未被撤换……

我们依然输了,输的很惨。

其实,每次我们惨败,都要找到几个人,一个是民族的希望,一个是民族的败类。结局是败类战胜了希望,于是我们输了。

总要给自己失败找一个具体理由,然而,鸦片战争我们输了,是因为没有林则徐,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海战,乃至1937年日本侵华……,为什么民族的希望刘永福、丁汝昌总是被人掣肘?

难道都是败类战胜希望,都是偶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