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主角与配角
人们谈起鸦片战争,往往指责清王朝腐败透顶。不过1840年,中国并不落后,当年工业生产份额仍然占全球29.8%,对爱新觉罗•旻宁卖国来说,卖国就是卖家,他才不想卖国呢。
仗打输了,要赔银子、割地,实在是没有办法。
现在,我们指责清朝政府无能,骂列强豺狗不如。
道可道,非常道,既然战败,也就只能屈从豺狼之道。我们斥责清政府卖国,既然是卖,就是交易。
国家间的交易,力量相等,外交就是力量;实力悬殊,力量才是外交。
不开口岸,就赔命,英国佬打进来,会更丧权辱国。
两害相权,取其轻。
《南京条约》的直接结果是之一是“五口通商”,很多人据此辩论,《南京条约》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打开了中国大门,实际提高了国民福利,对外开放是好事。
持这种观点的人,理论根据是经济学,确切的说,是西方经济学。
可以买到便宜的洋布、提高国民福利,开放口岸有错吗?
答案是,有错。
西方经济学里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工合作”,说白了纯粹是帝国主义胡掰,是帝国主义为了侵略的粉饰太平。
西方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每一个人都有不同优势,在分工中要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
这个,确实没错。
但是,有前提。前提是:大家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潜力要充分发挥。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的时候,别人就告诉你:我是主角,你是配角,因为我现在比你更有优势。
用陈佩斯的话回击:“我没过当主角,你怎么知道我当不了主角”。
对了,还有一句也很实用,“废话,谁不想当主角啊”。
很遗憾,当时我们是弱者。
当时,中国已经陷入了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通俗的说,就是说处在封建专制恶性循环中,在大一统的环境下根本没机会进行试错,只能依照原来的路径走下去。
因此,替代专制王朝的必然是另一个专制王朝。
即使没有鸦片战争,我们也已经落后。只不过,帝国主义以战争的形式废掉了清政府武功,所以更显得屈辱。
此时,我们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最适合做什么,就被强盗安排到配角的位置。
我们是配角,他们是主角。
主角,作用是改良蒸汽机,发明电能进而改变世界……
配角,作用是原材料产地,产品倾销地……
问题背后的国际经贸关系本质,其实跟现在一样:当时我们提供的农产品,买洋布;现在,提供廉价劳动力,用衬衫换芯片,……。
不一样的,是我们现在有勇气和理想,……,我们不能永远是配角,他们也不可能永远是主角,但是,我们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