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金融与人类文明(第六章 文明始于野蛮-6)
(2009-11-12 19:10:29)
标签:
财经 |
南海泡沫的启迪
如果不理解工业革命,人们也无法理解南海泡沫。
南海公司成立的时间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年代,今天,我们称呼它为“工业革命”。
列出一个简短的名单,他们全部属于那个时代:
现代理论物理学创始者、微积分的奠基人牛顿(英),
经济学奠基人、《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英),
现代化学奠基人普列斯利特(英),
医药化学创始者、西医奠基人波义尔(英),
蒸气机改良者瓦特(英),
……
正是有了他们,人类才有了高等数学、理论物理、化学、西医和近代工业;正是有了他们,人类才有了现代文明。
南海公司创立于1711年,正是“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成立之初,南海公司已经取得了西班牙王室南大西洋领域贸易专营权;1720年,南海公司协助英国王室处理1亿英镑外债,作为补偿南海公司获得了原西班牙殖民地的贸易特权和奴隶交易垄断权;之后,南海公司允许投资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南海公司股票……
这些概念比大盘蓝筹、科技创新、垄断央企毫不逊色,在某种程度上,南海公司甚至是当时英国的中央银行,可是接手王室债务的公司,相当于把中国人民银行上市了!
1720年1月1日伦敦股票指数只有190点,到了7月份突破了750点,半年之内翻了3翻。
推动伦敦市场指数狂飙的,除了南海公司之外,还有一系列皮包公司。它们有的说能造永动机,有的说能改变孩子命运,有的说能从水银中提取银……
用那个时代的报纸描述,这些公司“虽然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反正是为获取绝大利益存在的公司”。
连雷电都能从天上弄到地下,还有什么干不成的?
恰恰是南海公司想打破这种泡沫,跟那些皮包公司相比,毕竟南海公司还算有理想的。南海公司将这些皮包公司送上了法庭,控方罪名是“未经许可擅自发行股票”。法院判决南海公司胜诉,并由此炮制了《泡沫公司禁止法》。
1720年8月,英国政府宣布禁止104家公司股票交易,跟《人民日报》社论一样,政府禁令还是很管用的,伦敦市场指数应声下跌。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大盘蓝筹股,南海公司股价也经历了惨跌,从8月份的775英镑跌到了12月的117英镑。英国伦敦市场,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走完了一个牛熊转换。
……
此后,很久,南海公司被英格兰银行收购。
很多材料说:南海公司董事会向外吹嘘,致使公司股票狂飙,制造了南海泡沫。
这事,没有。
泡沫过后南海公司依然存在,而且股价很快恢复到面值以上。只是因为《泡沫公司禁止法》的存在,南海泡沫才有了不同的意义:内幕人交易。
《泡沫公司禁止法》出台之前,一些政府高官参与了股票交易,他们清楚即将出台的法案,因此在法案出台前卖光了股票。南海泡沫后,英国政府严厉处理了这些人。
证券市场的灵魂是“公开、公平、公正”,股份制是在人类文明基础上诞生的现代经济制度,至今没有任何一种组织框架能比她显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如果失去了“公开、公平、公正”,非但证券市场,连股份制公司都不可能存在。既然有内幕信息,那投资者就永远无法战胜内幕消息交易者。也正因为如此,内幕消息交易者站在一个不公平的起点与普通投资者竞争。从那个时候起,禁止内部人交易就成为证券市场惯例,因为,这会毁掉股份制的灵魂。
只要有证券市场存在,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只是故事的主角不断变换,而这些故事何尝不是人类的梦想?比讲故事吸引投资更可怕的是不公平竞争,是有人利用权力谋利。
南海泡沫中,普通投资者的损失,远比获益者的收入惨重,其中包括伟大的牛顿先生,也赔了5万英镑。
“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