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金融与人类文明(第六章 文明始于野蛮-7)
(2009-11-12 19:11:45)
标签:
财经 |
英格兰银行的攻伐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是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这个名字在以后的内容中将不断出现,是撼动世界格局的金融霸主。不过,始建时期英格兰银行远没有今天这样举足轻重,更不是当时最牛的银行。
英格兰银行始创期间,英国正跟法国对打,而且已经打了6年,什么时候打完,大概只有上帝才知道。
英格兰银行为此诞生,刚刚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就向王室贷款20万英镑支持军事,以期望战胜后的回报。此后的日子,英格兰银行致力于重整王室债务,甚至为王室收拾光荣革命前留下的一堆破烂债务。
然而,英格兰银行并不是当时王室唯一的借款银行,比如东印度公司、剑刃银行等等,它们都可以承担这一职能。虽然同时支撑英国军费,但贷款者之间也是有竞争的。
英格兰银行,首先面对同业竞争。
上面这句话说的不全对,跟东印度公司相比,英格兰银行最多是个小弟弟,说它谨小慎微、战战兢兢,还差不多。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也是曲折的。
东印度公司率先出招。1707年,东印度公司集中了一批货物,在大不列颠岛本土大量换取英国铸币和英格兰银行银行券,很快他们手中集中了1/3的英国铸币。
英格兰银行对此一无所知。
1707年8月的一天,东印度公司人员突然持30万英镑的银行券向英格兰银行提取铸币。英格兰银行当时就被打懵了,挤兑由此发生。
英格兰银行还是幸运的,因为它有三位股东,分别是英国女王安妮、萨默赛特公爵、纽卡斯公爵。他们明白,只能是东印度公司干的,都是为自己服务,总不能最后就剩东印度公司吧。三位王室成员对英格兰银行提供了自己手头上可以集中的所有铸币,同时,严令东印度公司不得提取这30万英镑铸币。
英格兰银行侥幸过关。
下一个问题,是王室贷款特许权期限。
王室贷款特许权是有期限的,每一个期限结束前,王室会重新拍卖,竞拍银行付出的代价往往是以低于市场利率的价格向王室提供大量长期贷款。
在特许权市场中,英格兰银行遇到了另一个一个重量级选手,剑刃银行。
如果说英格兰银行是现在的城市商业银行,剑刃银行就是当时的花旗集团。剑刃银行是一家以经营贷款、公众存款、发行银行券为主要业务的土地银行,集中了当时所有最赚钱的金融业务。剑刃银行所有者约翰·布伦特控股的另外一个公司,更有传奇色彩:南海公司。
1711年,剑刃银行在特许权竞争中击败了英格兰银行,很多人都认为,英格兰银行就快关门了。英格兰银行从此沦落为二流银行,股价在伦敦证券市场上一落千里。
如果没有南海泡沫的话,英格兰银行迟早会被剑刃银行兼并,或者在历史长河中自生自灭,没有人会记得它曾经存在。
1720年发生的南海泡沫,剑刃银行资产在短时间内大幅贬值,很快就面临挤兑。英格兰银行以400万英镑的价格从剑刃银行手中收购了南海公司,千万别以为英格兰银行伸出了友谊之手,400万英镑对剑刃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失去南海公司,剑刃就等于失去了王室债务代理权,英格兰银行却恰恰相反。
更不厚道的是,英格兰银行不仅收购南海公司,同时还收集剑刃银行银行券,然后组织人挤兑剑刃银行。在王室要求挽救剑刃银行时,英格兰银行宣称,自己已经支付了400万英镑。
1720年9月,在南海泡沫的高潮中剑刃银行倒闭。
一剑封喉!
英格兰银行重新夺回了王室债务代理权,也确立了伦敦银行业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