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桑金融与人类文明(第五章-10)

(2009-11-12 18:37:33)
标签:

财经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数历代王朝兴衰,我们的教科书把原因归结为地主阶级疯狂剥削。这属于高度的概括总结,但具体原因并不一样。唐亡于藩镇兵制;北宋与唐朝相反,亡于皇帝军事权力过强;元则整个是一笔糊涂帐,好像来中原就是为了抢劫,抢到不能再抢,回老家了。

明朝一代,却亡于皇权过强。

明朝所有权力都集中于皇权,没有外部力量可以对抗皇权。皇权却一定会衰落,衰落前会灭掉内部竞争力量,从而被外部取代的命运就在所难免。明朝有那么多的名臣、奸臣,甚至很多手握重兵的将领都一个个被皇帝剪除,没有反抗,更没有人黄袍加身,自作主张弄个皇帝干干。

崇祯帝朱由检常说“朕非亡国之君”,不对,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亡国之君。崇祯朝没有名将吗,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甚至吴三桂,那一个不是军事天才,为什么不是被杀就是投降?

因为,这个朝廷只有朱由检才能说了算,而且绝不允许挑战者。明亡,又一个农民王朝崛起——顺朝,只不过开始与结束都在瞬乎之间。李自成,跟被他灭亡的朱由检一样,在征战过程中,统一了手中权力。

朱由检、李自成驰骋的疆场如此广阔,心胸却如此狭小,小到容不下袁崇焕、容不李岩。因为,他们是皇权,不可能见到比自己更强大的人,即使是支持者,也不行。因为,通往皇权的路途,如同他们的心胸,太窄了。

唐朝之前有士族,虽然不成气候,毕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皇权,唐朝、宋朝皇帝的权力是大了很多,可是还有相权,相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担当国家责任。到朱元璋这里,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接近皇权的宦官干政。

朱元璋曾将祖训在铁牌上:“内目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结果是:没用。

绝对皇权必然造就侍臣干政,这不是偶然。绝对皇权造就了绝对服从,侍臣接近权力核心,当然也就取得权力,没有六部官员配合,就是刘瑾、魏忠贤再生猛,难不成还自己挽袖子跟清流、东林党人死磕?

在向皇权靠拢的过程中,文官之间必然出现互相猜忌,只有一个人的权力中心不可能容纳太多人,文官之间的党争也就成为必然。程朱理学由此被改头换面,叛逆的陆王心学却被禁绝。朱氏帝王也好,张居正也好,都是绝对皇权的代名词,从此中国皇权走向了极端。

如果,皇帝是一个天才,帝国也许有前途,但不可能保证每个皇帝都是天才。再次强调,天才是偶然的,庸才是必然的。朱由检至多是一个三流货色,不进女色、节俭是好的,但这些并不必然导致民族富强,庸才的结果却必然导致民族衰败。明朝那些事儿,本应是中华民族奋起向上、震撼世界的时代。但是,却被皇权折杀了,历史给予了的审判是“亡于外族”。

因为,皇权之下下,一个民族只有一个大脑在思考。

因为,皇权之下,生命价值低于资源价值,对人也就不会尊重。人既不知自爱,更不知道爱人,没有任何道德可以拷问心灵。

这就是皇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