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桑金融与人类文明(第五章-11)

(2009-11-12 18:40:36)
标签:

财经

少数民族很实在

1662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绞死,南明亡。

后金时代(16161644年)满人以银锭为货币,在《清太宗实录》里没有纸钞或者铜钱记录。清兵入关前期也未铸币,从文物及当时的小说来看,应该是银钱并用:大数用银子、小数用钱。清朝历史中,只有福临在入关之初仿明制发行了一次纸钞,称“贯钞”,据说发行了10多万贯,但现在已经没有样币存世。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爱新觉罗·福临整顿白银流通,禁止使用杂银(成色很低)和假银(银、锡、铅合金,色泽不如银锭,但很难分辨)。朝廷管理白银,也只是在收税时重铸,也就是铸造成现在所说的“大元宝”,大概纯度在93%上下,民间交易对纯度要求不是很高,一般按重量秤量。

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1年)玄烨下令放开海禁,从此大清国一直维持海外贸易入超,沿海城市市面上很容易见到外国银元。外国银元以墨西哥所铸西班牙银元为主,称“本洋”(银元周边有麦穗纹,民间也称为“花边钱”)。外国货币流入使中国有了新的货币单位,如块、圆、元的由来就是为此。

本来,清代鸦片战争前白银流入给了王朝一个改造货币的好机会,帝国可以借机统一货币发行权。可惜,估计清王朝是被明朝银纸钞经历吓坏了,整个朝代都没铸币,白银也始终是秤量计重。少数民族比较实在,顺治朝福临所铸铜钱越来越沉:1644年为1钱,1664年改1.2钱,1672年改1.25钱,1674年改1.4钱。康熙年间,玄烨命令户部回收旧钱,缴纳税负可以用前代不足值铜币,但收回的货币全被重铸成1.4钱的新铜币。

这种重的离谱的铸钱,在雍正年间终于惹出了麻烦。

麻烦是把所有王朝的铸币弊端翻转——“钱贵银贱”。人们手里的钱值钱了,这是好事。

凡事要辩证的看,好事有的时候能变成坏事。

农民手中基本都是制钱,比银子贵点,却犯不上换银子。雍正初年(公元1722年),1两纹银理论上应该能换1000枚制钱,实际上只能换500枚左右。

官员的智慧是无穷尽的。

钱贵,就在税收时收制钱,而且是按理论价格计算,然后在到市场上把钱换成白银,最后交给胤禛的,是白银。

结论:官吏可以从中获利1倍,税收加重了1倍。中间没有任何贪渎违法,银钱比价是规定的,收制钱也没错;把制钱卖了,换成银子,也不算贪污。

官吏很高兴。

胤禛已看出了这个弊端,把1文钱的重量改为1.2钱,到了乾隆朝弘历干脆就用铅铜各半。不过,康乾年间中国对外贸易都是入超,银价不断下跌,铜价不断上升,即使铜铅各半,乾隆朝也总是银贱钱贵。

平心而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把货币作为掠夺手段的王朝,也是税负最轻的一个王朝,币值乃至财政制度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平定三藩后,这位异族皇帝拿出了自己的魄力,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永不加赋”。

不过,还应该加上前半句“滋生人丁”,合起来就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从1713年起出生的人,不用再缴人头税。除此之外,玄烨在三年内轮流对减免各省税负,命令地方官府赎回战乱中被掠为奴隶的汉人。

这些政策,相信汉族历代王朝,甚至连盛唐都没有做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