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邮镇国寺塔

标签:
高邮镇国寺塔镇国寺塔佛塔古塔塔 |
分类: 华东卷★苏沪篇 |

高邮镇国寺塔始建于唐代僖宗年间(874-888年)。清乾隆时期《高邮州志》载:“镇国禅寺,在州城西南隅,寺外有断塔。唐举直禅师建,国朝顺治丙申寺毁于火,雍正二年邑人贾国维重修。”又载:“断塔,今名西塔在州治西南隅镇国寺外。旧传塔有九级,为龙爪去其半,仅存六级,高八丈有奇,围十丈有奇。邑人李自华增修七层。乾隆四十三年火起,诸级皆毁,遂成空塔。”又载:“唐举直禅师,懿宗子僖宗弟也,行脚至高邮,得太平仓基地,亟请于朝。诏以其地为镇国禅院,居之,仍赐号举直禅师。”
镇国寺塔始建于唐僖宗时,原为九级。至清乾隆四十二年,塔起火,诸级楼板皆焚,内里烧空,故名空塔。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龙卷风大作,摧毁三级,原为九级仅存六级,故得名断塔。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为七层,即为今日之形状。由于历代维修,同一个塔体上留下不同时代的建筑痕迹,亦因此引起一些学者对建塔年代的争议。至1956年,京杭大运河拓宽,镇国寺塔本应在拆毁之列,有关部门反复认真研究,最后报请中央批准(周恩来同志曾亲自过问),决定不惜耗费重金,“让道保塔”。为此将运河堤向东移动52米,在运河中留有一块近 40 亩的河心小岛,镇国寺塔耸立其间。在塔的四周直径100米以内填土筑堤保护,形成运河中的一个小岛。镇国寺于2001年恢复重建 。
2012年6月3日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