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风险管理的思考——从源头上遏制风险发生

(2015-04-05 12:42:19)
标签:

股票

分类: INV[股票投资]
我发现自己过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风险补救方面,比如制定防止回撤的技巧、针对投机性股票的止损技巧和解套策略(错了也要赢)。

其实更重要的是应该注重风险的预防而不是补救,这就好比很多人研究如何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一样,而不是去研究如何预防。

至此,我把风险管理分为两大部分:风险预防和风险补救。前者为重中之重。

风险补救不是本文重点,所以简单阐述一下,风险补救工具主要有三——及时纠错、快速止损和解套策略。

下面根据风险产生的根源来研究一下各种风险预防策略。

风险根源与预防:
1. 人性弱点(内因,可以控制并进化)
之所以把这个放在首位,确实是根据自身股票投资实践得来的重大结论——因为人性弱点而导致的资本损失和踏空机会损失远远超过买错了股票,或者出高价格,或者错误的仓位等所致的损失。
比如耐心持有问题,就这一点我的损失不少于千万。
其次,相对于商业分析,财务分析和估值等而言,人性和情绪的管控难度远超过它们。正是因为无法跨越人性弱点这座高山,导致绝大多数人无法成为投资和投机大师,甚至包括大师们的真传弟子和家人。
很显然,人性弱点有N多大山需要去翻越,而且最好是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攻。
就像惩治腐败那样,进行专项整治应该效果最佳。
比如我自己吧,对于股价波动的贪婪和恐惧基本消除了,现在专门攻——耐心持股——这座山头,我是A型血,本来就有急躁的毛病,所以这座山很难攻克,但再难也得攻。

策略:不断深入研究投资心理和行为金融,并在实践中不断修炼,跨越一座又一座山头。

2. 无知(内因,可以控制并进化)
这里单指对公司分析不到位,不透彻,而胡乱买入。
有时是因为媒体大肆鼓吹,有时是自己亲朋好友的力荐,有时是认为技术走势良好,有时是手头兑现了大把利润,手痒!
当然,盲目买入的最愚蠢最危险的理由莫过于——股票正在上涨。
牢记股神的忠告: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牢记关于股票投资的定义——经过透彻深入分析,确保本金安全,获得满意回报。不满足这些就是投机。
投资成功的前提是只能投自己真正能够理解并且已经深入理解的公司,千万别碰自己不懂的。
研究公司是职业投资者最核心最首要的日常任务,这就好比吃喝拉撒,无法托付于任何他人。
至于研究手段,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可以实地调研,可以坐在家里。
当然关于风险(甚至灾难)源于无知不仅适用于股票投资领域,可以说在很多其它地方都适用,想一想为何那么多人陷入金融骗局,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人打个电话、弄个短信就可以骗到钱,这些骗术并不高明,根源还是在于受骗者缺乏很多生活常识,处于无知状态。

策略:深度研究公司是规避风险的最重要最优先策略。广泛阅读,深度思考,勤写报告。

3. 误判 (内因,可以控制和进化)
连股神都有误判的时候,比如他曾经投资过一家制鞋的美国企业,结果被中国的低成本公司打得落花流水。可见没有必要苛刻到完全消除误判的可能性,但必须把它限定在个位数量级。如果经常在误判,经常在纠错,这足以说明投资机制本身出了大问题。
误判就是自认为很优秀的公司其实并不那么优秀,或者价值评估出现了巨大误差。
导致误判的原因无非可能:
A. 公司研究工具欠缺
B. 收集的资料存在瑕疵,包括造假。

策略:不断提高分析工具的有效性;不断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坚持安全边际和适度分散原则。

4. 频繁交易(内因,可以控制并进化)
本来这一条可以划入到第1点,但考虑到存在的普遍性,以及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单列。
犯这个错误主要有:赌博心态,短视、恐惧、穷人思维。
把股票视为赌博的交易工具。
赚快钱的原始本能;
恐惧即将到手的账面利润化为乌有,摆脱不了“落袋为安”的魔咒。
没有赚大钱的思维,总为一点蝇头小利忙乎,并自满。

策略:从企业经营视角看股票,培养大格局思维,树立赚大钱的思维,培养合理的时间框架(以年为基本单位,而不是月甚至日)

5. 黑天鹅 (外部,不可控制)
长期处于股市,总有各种宏观、微观的黑天鹅事件等着你,你不可能预测到的,你能做的就是时刻做好思想准备。
黑天鹅可能来自自然界——火山、地震、海啸。。。。
也可能来自人为——比如530,酒鬼酒。。。

策略:坚持安全边际和适度分散原则。天下没有哪只股票能够100%确定到值得你押上全部资产,甚至还借助杠杆去豪赌,即使某几次侥幸真的赢了,也摆脱不了最终必然走向破产的命运,因股市有个非常基本的数学原理——再长的一串数字乘以0,就会归零! 或者说再多的辉煌也抵不上一次失误或者坏运气。所以要敬畏不确定性,要敬畏市场。(为了避免破产,必须远离那些动不动就拍着胸脯说话的狂妄之徒!)

由此不难看出,风险之根源主要在于内因,也许这就是本为何说股票投资者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原因吧。

由此,不要再使用“风险控制”这个模糊的词,而直接使用“风险预防”和“风险补救”,它们代表了风险管理的全部。
我想最成功最高明的风险管理水平就是基本不必使用风险补救措施,把几乎所有风险都从源头上消灭了!
尽管这是理想状态,但却是投资者不断努力向前的方向所在。

shannon
Apr 5th, 20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