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INV[股票投资] |
2014年已度过一半,但过去半年的投资业绩不够理想,现在反思根源在于:与大脑相比,双手进化得太慢!
2014年过去半年,我跟踪的若干股票,都上涨了2-3倍,有的甚至涨了5倍之多。
而我却一直处于跟踪状态,自己的SP里面大部分股票都是昨日之星,其实关于选择明日之星,放弃昨日之星在两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对于军工、机器人、TMT、环保等行业早有认识,而且很多股票从长名单进入了短名单,但一直没有执行建仓操作,实在是不可原谅。。。(唯一的安慰是两天前买入了广联达!两天收获10%以上也算是抓了一个涨停!)
到现在,这些未来之星辈出的新兴行业龙头股票很多都已经高高在上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关注老二老三了!
基于此,今日对两个大账户SP执行了大幅度切换,抛弃了一些大市值昨日之星,并一口气买入了4只新新新股票,让我的双手和大脑保持同步。
其实,这也是为了承接CAGR从20%上调到50%这一重大进化,我应该时刻铭记自己是个积极型个人投资者,不能把自己错位成一个手持成千万上亿的基金管理人。
基于此,我把股市玩家归类如下,这是最新的思考——
1. 聪明的个人投资者和投机者
2. 聪明的机构投资者和投机者
3. 赌徒(包括众多散户和一些机构)
要在实战中把自己磨练成一个聪明的个人投资者(尽管时不时也来点投机操作),只能以成功的个人投资者作为第一学习标杆,切不可盲目学习那些机构投资者,当然更不能以赌徒为师!
个人投资者最大的优势是独立性和灵活性,而A股市场的现实一再给我启示:小盘股总体来说收益率无疑会超过大盘股。
在IIG中我过去还是依赖于绝对的市值大小来划分,但是最近,我觉得这个还是有欠缺,还需要加入一个行业市值排名。比如银行、证券里面市值最小的也比环保行业的老大大N倍。
同理,采用绝对的流通股本大小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所以,关于股票筛选,不仅是要参考绝对的市值(或流通盘)大小,还要参考相对的行业排名。
总之,关于股票规模评估问题,可以总结为:绝对看大小 + 相对看(行业内)排名。
当然,过去之所以经常不小心买入规模老大的股票,也是因为选股的龙头策略,现在看来还需要对此有所变通,对于”大市值+龙头“要放弃,最好是”小市值+唯一“,典型的如聚龙股份,这是一只典型的大牛股!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在其它方面不分仲伯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择市值小、流通股本小、规模在行业中排名靠后的股票新兴产业股票,即SP构建应该是以G/X类为主导的进攻型投资组合。
至此,我将不得不将如下行业和股票的重要性下调几个等级——
1. 银行、证券和保险
2. 房地产
3. 格力电器、桑德环境、碧水源、歌尔声学、云南白药、上海家化、复星医药、贵州茅台等昨日之星
而把精力集中于研究如下行业各典型公司,同时把仓位也构建在这些行业之上,而昨日之星(大盘蓝筹股,”高上大“就留给机构投资者吧!)仅仅作为SP”稳定器“的作用,或降级为机会性投机操作,不可重配。
产生未来之星的行业:
军工、机器人、TMT、环保、新能源。
只有这样,我的双手和大脑保持了同步,CAGR完成50%也才可能去实现。
当然舍昨日之星而更加注重挖掘未来之星的做法至少也有其重大的现实原因:
1. 投资就是投未来。
2. 从整个商业史(自己还没有80岁,所以只能靠阅读历史)来看,真正能够跨越几个繁荣与萧条周期的公司是极为少数的,而这里面又有N多是凭借外部的运气而存活下来的,或者是因运气而被优秀的。
正是如此,需要记住《证券分析》扉页上的诗句——“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现在备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日渐衰朽。”
换种说法,就是要防止形成这种有害的惯性思维模式——因为过去很优秀,所以未来很优秀。
取而代之且更有益于投资的思维模式是——强化拐点、钟摆、周期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敬畏之心。
今日算是投资的再次大进化,是双手的大进化,从此告别了只强调大脑进化,不注重双手进化的分化局面,真正做到”有所思,有所为,何所思,何所为“的和谐状态。
基于此,我认为2014年下半年实现CAGR=50%的目标并不是什么奢望!
再次强调:忘掉大盘指数吧!个人投资者必须把SME和GEM作为主战场!
尽管从大盘指数看,A股近几年熊冠全球,但是如果从局内人看,从某些局部看,A股过去几年的赚钱机会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有些新兴行业里你蒙着眼睛随便买入一只,拿上一两年就可以翻三五倍!
这就是A股,也正符合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和社会处于结构转型的大改革时代之特征,所以”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这一论断是名副其实的。
启示:不仅要时刻锤炼投资技能,还是时刻观察市场,并提醒自己是不是把资本投放到了正确的角落。
shannon
Jul 1st,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