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中国的保险业
(2011-09-17 09:38:30)
标签:
财经 |
分类: BUSINESS[商界] |
保险业——在国外本来还算个比较早出现的行业,可是进入了中国,直到今天,给普通大众的感觉还是个带有无数欺骗的高深的行业。
首先声明,本人不是从事保险行业,也没有像很多人被“欺骗”过,所以尽量是站在中性的立场来反思这个行业。
百度一下“保险到底该不该买”,估计给你的答案是非常失望的,很多人叙述了自己被骗保的各种经历,还有理赔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那么来冷静分析下这个行业吧。
为何保险业在中国就变了味呢?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 保险知识,特别是对保险的认知老百姓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就像早期中国的股票一样,据说最开始也是非常难卖。
所以这个责任无疑落到了各大保险公司身上,尽管教育大众很辛苦,但“顾客就是上帝”,这个也必须做啊,只是需要时间。
2.保险术语、保险合同的简化和普通化。
我看过很多保险公司出的保险合同,让我这个知识分子看上去都很复杂,里面最关键的部分也有很多专业术语。让普通老百姓读起来实在有点困难。
因为是合同,所以要严谨,但里面很多关键性的专业术语是不是应该和技术文档一样,出个技术列表清单,加以解释呢,总之要让这个合同的可读性、可理解性“退化”到普通人都能读懂为好。
这也避免一些保险代理人故弄玄虚,让投保人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3.保险代理人的素质
由于保险代理人属于销售行业,所以其考核跟业绩紧紧挂钩。然而很多保险代理人迫于业绩压力,在人们普遍不太认可保险业的情况下,所以只能想些各种其他手段。包括对保险产品的一些涉及投保人利益的条款过分夸大,或者屏蔽一些不利的因素等等。
当然还有各种其他各种营销策略。。。
所以保险公司在培养代理人时,如果从长远看,从整个国家保险业的未来来看,还是要改变一些绩效考核策略,对于那些退保率,撤单率较高的代理人要进行教育。
4.理赔过程
有些投保人在理赔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麻烦,所以对保险业就是恨之入骨啦。。。这也给保险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保险公司要在保险理财方面规范化操作,尽量减少人为操纵。从而提高这个行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信任度。
5.分红达到预期
有些保险公司推出各种分红型理财产品,但是是不是达到了人们预期的分红水平呢?
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当然这个不能完全保证的,但是从投保人角度,必须不能为零,因为至少银行存款活期利率也是高于零的。
所以不能预期分红也是导致人们对这个行业失望。因为保险代理人一般都在介绍这种理财保险时,总是鼓吹其收益率高于银行定期存款。
所以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保险公司要出这种产品,那么就有责任兑现这个承诺。但是我看到很多保险的纸质合同上面基本还是写了收益可能为0。
所以有很多人也是基于这一条要么撤单,要么中途退保。
对于中途退保,显然投保人损失比较大,这个也会给投保人造成很坏的印象。
总之,保险业是个正常的职业,是基于概率的职业,是基于分化风险的职业。在有些行业,比如汽车保险,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都知道买了车还是上个保险好。但是同样的保险原理,推广到社会就会受到那么多质疑。
这不是保险本身的错,错就错在保险公司没有进行充分的保险知识普及,没有培养好自己保险代理人,没有严格兑现自己的分红承诺。
由此,中国的保险业离普通大众还是比较遥远的。
shan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