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向未来
(2022-03-13 07:22:41)
标签:
教育情感育儿文化时尚 |
独自向未来
兰勇
这张照片是儿子远赴德国之前,我们一家人去广阳岛玩耍回程时拍的。自从上了中学,尤其高中,挤不出来闲暇:每天,都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一个字“累”,孩子累,大人也累;身体累,心更累,看儿子的背影即知,看我拍摄的角度即晓。之所以选择远行,并无奢望,只为寻求一条别样的路径:不卷,能自给自足、健康快乐即可。
这是连接岛与大陆的桥梁,没有了摆渡车,我们必须步行出岛。乘车没感觉,走路才发现它是要走上好一阵子的。太阳的余辉都已被大地收尽,暮色苍茫,一条道路笔直的伸向远方,穿着黑色长款羽绒服的儿子一个人走在前面,我和妻子跟在后面,一下就有了感触。
儿子即将面临的正如眼前:道路笔直,却很漫长;宽阔,却界线分明;平坦,有限速;方向明确,却需要独自向未来。路面已由黝黑变得灰白,说明途经的人不在少数,而今疫情严峻,自然“鞍马稀”,所以才能不走人行道,走车行道。是否都达到了目的地呢?未知。桥上的路灯只亮了一半,寓示希望是有的,还需要自己去点燃。
想到了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在该文中作者讲述她送不同年龄阶段的儿子华安去上学、父亲送自己去任职的大学报到、自己目送父亲回病房以及进焚化炉的情境。这不正是我们一个人都要面对的吗?场景、感觉都几近相同。孩子小时对父母充满了依恋,长大了就渴望着离开,头也不回;你渴望他们回头,又不想他们犹豫流连。后来,就反过来了:老年的父母对子女无比依恋,成年的子女对父母无限牵挂;你想要把他们留住,可怎么也留不住。
“不必追”是需要心理能量的,很难断舍,但不得不舍。
儿子上的是附近的小学,天天回家;初中读的是自己任教的班,学习吃住都在一起;高中的教学楼就在同一个小区;教师子女有优越性,也有弊端:从未分离,难分离。过去,包办得太多;现在他必须面对,从零开始,有担忧,但绝不迟疑。只有这样他才能长大,因为我们一天天在变老。有些路必须自己走,有些事必须独自面对。
儿子,目的地清楚,道路平坦,能否由孤岛走向大陆,不在于你走得多快,关键在于你是否能独立面对、能否坚持到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