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MG时评:“状元热”搅得加分乱象丛生

(2010-08-01 09:06:09)
标签:

ymg时评

教育

乱象

高考状元

加分

  加分政策设计的初衷,本是为了给少数民族、特长生以及英烈子女等特殊群体多创造一些上学机会,实则是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时至今日,尽管加分制度异化成一些学校或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但因此就将其一棍子打死,有些因噎废食的意味。实际上,近三成高考状元加分,尽管存在着加分混乱的表象,但实质还是“状元热”在作祟。
  从常理来看,状元们即使不加分,其裸分也是高高在上,上一流大学轻而易举,但为何非要加分成为状元。显然,状元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广告效应。如北大、清华打状元人数的口水仗,状元读书不用交学费,学校还倒贴很多钱,状元做内裤广告等,都是状元效应的形象例证。
  状元加分一般分为两种情况,有的是学生家长依靠自己的“本事”,给孩子谋到这条状元捷径。而更多的时候,是学校为考生争取的加分名额。因为状元是学校的门面和政绩,对学校今后的招生、收费等多种切身利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那些有望冲击状元的考生,为了增加成功砝码,学校会为其策划、争取“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三好学生”等种种加分荣誉。
  众所周知,高考状元的竞争,往往都是一分之差,可有了加分这一利器外,很多裸分并非第一、且离第一还差很远的考生,却堂而皇之地摘取状元桂冠,这无疑在人为制造高考不公。比如,天津理科状元黄会真裸分为675分,因获得“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得到20分加分,而裸分状元唐天琪考分为693分。试想一下,假如两人所报院校只能选其一。按照裸分录取,唐天琪胜出黄会真18分,可因为后者有了加20分的优势,前者自然失去了到心仪学校就读的机会。以此类推,那些在加分制度面前丧失多种高考权益的考生,他们将是何等痛苦和不甘,而向来以纯洁、高尚、公平、普惠等价值体系标榜的教育,面对着一双双充满委屈泪水的眼睛,将情何以堪。
  尽管社会对状元的认可和膜拜程度热度不减,但很遗憾的是,状元们在未来的求学立业过程中,却不怎么争气。数据显示,1977年至2008年的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是在学术、政治或商业领域的顶尖人才。我国有48位45岁以下的两院院士,没有一个人曾经当过状元。
  由此可见,高考状元,某种意义上仅仅是一个“高分”概念,与能力和出息并不成绝对正比,过度追捧状元,极可能造成“捧杀”之恶果,又刺激了加分混乱等多种教育不公现象出现,也是一个社会缺少理性和成熟的直接体现。鉴于此,要想最大程度地保障高考公平,加强对加分制度的监督势在必行,而给“状元热”降温,甚至通过行政干预,禁止一切状元评选和公布,都很有必要和意义。

  YMG记者 丛晓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