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医药暴利刻不容缓
(2010-05-18 11:55:27)
标签:
房产药价房地产市场暴利环节杂谈 |
分类: 周英杰专栏 |
想来大家对于医药市场的诸种乱象,也许早就见怪不怪或者说有点麻木了。但当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报道说,在湖南省的某家三甲医院里,一种出厂价仅为15.5元的药品,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的层层扒皮加价之后,最后竟然以213元的高价售卖到患者手中,其利润高达1300%时,相信每一位具备最起码良知的人,都会对此感到义愤填膺!大家想必都会和笔者一样发出这样的质问:这哪里是在治病救人?这分明是在打着治病的幌子谋财害命嘛!
“看不起病,住不起房,上不起学”号称当前民生方面存在着的三大顽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来中央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亮出了重拳予以调控,试图压住居高不下且还在不断暴涨的房价。尽管现在预言此轮调控是否见效有些为时尚早,但政府顺应民意果断出手的姿态,毕竟让公众看到了希望。
那么,针对另外两个黑幕毫不逊色于房地产市场的领域究竟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暂且撇开教育问题不说,只说混乱至极的医药市场。难道就不能效仿此次对待房地产市场的思路,对这个市场的各个环节来一次彻底而全面的大整顿,让如脱缰的野马一样狂奔的药价回到合理的范围之内?
其实,相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以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关联影响度而言,对医药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整改,显然社会的总体成本更小,收益更大。一方面,与调控房地产市场相比,对医药市场这个同样事关民生的领域正本清源,不仅不会投鼠忌器,担心由此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速度,恰恰相反,反倒是会因为药价的大幅度降低,而让那些原先买不起药的百姓吃得上药,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消费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它“顺民心,得民意”,称得上是一举多得的善举,而更为重要的一点也许是,医药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对而言更加简单明晰,因而更加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总而言之,整个医药市场所涉及的无非就是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和医院等消费终端地点等三个大的环节而已。而从目前高药价的根源来看,问题的关键似乎并不在于各种药品的生产环节,而主要的集中在药品的流通环节和终端消费环节。既然如此,对这两个环节“辩证施治”,问题想来不是那么难以解决吧?
医药市场存在的问题虽然看起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老大难问题,但本质上看,还是一个“想不想解决”以及“愿不愿意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固然不必像有的网友所建议的“要政府主管部门在每种药品的包装上均打上出厂价和零售价”那样极端,但与此同时,也的确应该坚决顶住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压力,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针对医药市场的要不“药不对症”、要不“毛毛雨”式的毫不见效的小手术和小动作,立刻施展一番一刀见血的真功夫和新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