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评论的微博,真不如关掉!
(2010-05-19 09:50:07)
标签:
公众警方民意皮袍博弈广州杂谈 |
分类: YMG时评 |
近日,广州警方开通微博网络问政平台,每天发布微博超20条,但因为关闭评论功能引网友质疑。一个网友留言称:“一个拒绝网民评论、不与网民互动只会刷屏宣传业绩和政策的官方微博,不如关掉!”
BBS、博客、微博等信息工具和平台,其传播性和影响力之所以快如闪电、威力无边,主要取决于其评论功能。广州警方开通微博的初衷充满善意,但是拒绝评论,却着实透露出“皮袍下的小来”。这种既想展示民主开明形象,又想将真实民意强按在网络之下的作为,在很多职能部门身上并不乏见,充分折射出他们现代执政素养的缺失。
为何不愿开通微博评论功能,答案不言自喻,就是担心陷入民意和舆情的包围声讨之中,从而造成工作被动。再进一步推论,为何惧怕与公众对话交流,答案也不难理解,无外乎以下几点。首先,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坊间反响较大。但经过多次博弈,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假如开通评论,这种不足将被迅速放大、延伸,很可能拔出萝卜带出泥,对于警方而言,无疑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其次,一些新的工作理念、措施和信息,多是些政绩罗列,空话连篇,废话累牍,假如让公众评说,或许会招致更多质疑甚至反对,引发系列信任危机。
网络问政要取得预期效果,广州警方首先应该拿出诚意。而微博评论,就是一种最起码的谦恭姿态。只有让公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广州警方才能够集思广益,立警为公。而且,通过这种网络博弈,既可以纾解公众情绪,也可以展示自身形象,从而逐渐缓和各种警民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现如今有博无评,恰似将急于表达的公众之口,封上一层厚厚胶带。既激发了公众更强烈的表达欲望,同时又是对自身公信的很大损毁。
在这个网络影响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时代,网络问政,已经成为很多职能部门一项常规工作,但遗憾的是,一些部门开通博客、微博等信息平台,并非出于意愿,而是为了赶时髦,或者出于上级要求。他们渴望网络上歌舞升平,一团和气,但现实工作又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时常被网络民意拷问得狼狈不堪,因此,就通过禁止评论等小动作,维护网络形象和公信,岂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希望有关部门都能从广州“微博门”中思忖一下,切实摆正网络问政的心态和姿态。(YMG评论员丛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