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调查房价,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2010-04-19 12:55:57)
标签:
房产入户调查住房房价城镇居民北京杂谈 |
分类: YMG时评 |
北京近日将在全市采取入户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市民对房价的看法。本次调查包括被调查户的基本情况、住房现状、住房需求、满意度评价、对“国十一条”及本市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有关内容的评价等共六方面。
政府善意首先应当认可。但是,在地球人都知道中国房价过高的现实语境下,政府还要耗费人财物,登堂入室进行问卷调查,实在有浪费公孥之嫌。其次,调查对象为城镇居民,这就意味着没取得北京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不在调查之列,如此结果,能有多大代表性和精确度,不言自喻。事实上,政府要想获取最真实准确的民间住房诉求,除了将调查覆盖面加大加厚外,不妨将这种问计于民改为被民所问。一言以蔽之,就是主动、真诚地将房市各个角落都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公众监督和质疑,然后依照民心民意查漏补缺,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多少,工薪阶层人均住房面积多少,能接受的住房均价多少……诸如此类的数据,有关部门每年都在登记造册,再启动调查程序等于明知故问。再者,城镇居民很多都是有房户,不少人家因为买房早,根本没有按揭或者早已还清贷款,这部分群体住房需求,自然想着小房换大房,由普通小区迁进高档小区。假如有关部门以此来推断,北京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已经满足,正向舒适高档型住房标准挺进,那岂不是与民间真实大相径庭。
众所周知,近年北京等大都市房价突飞猛进,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外来务工人口蜂拥而入。作为倡导公民社会的首善之区,在住房这一最基本的民生诉求上,不能因人而异。凡是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所有人员,都应该纳入政府住房规划和保障中来,这才是公平正义的光辉所在。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奋斗一辈子也难以在城市谋得立锥之地,近年来出现的蚁族、蜗居等社会现象,就是一些很好的例证。搞住房调查,这部分弱势群体的需求,才是政府最应该关心和考虑的。把他们安顿好,整个北京住房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日前,北京顺义区首批限价商品住房公开摇号配售。后一次申请名单增加的51名公众,摇号全部命中,怎么就能这么巧?随着住房成为很多公众人生第一奋斗目标,公众对楼市的关心和监督,也达到无微不至、无孔不入的程度。保障性住房有没有落实到位;哪些地皮从出让至今没有开发;哪些开发商在捂盘惜售;哪些部门在经适房、廉租房出售出租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每一点细微的楼市波动和猫腻,都难逃公众法眼。政府与其搞调查,不如切实重视民间投诉和监督视角,那才是制定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保障。(丛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