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草原的褶皱里,寻找诗的根脉

(2025-04-22 14:29:57)
标签:

文化

在草原的褶皱里,寻找诗的根脉

伊夫

 

锡林郭勒草原的风,总是裹扶着马奶酒的醇香,裹扶着勒勒车的吱呀声、裹挟着长生天的低语,在诗人的笔尖流淌。洋浴海,这位草原的儿子,用他独特的诗性语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锡林浩特的窗。这扇窗里,有高出马镫的城、有通向牛奶的路,有与花无关的秋意,有勒勒车碾过的旧事,更有萨那巴特尔画笔下神性的草原。

洋浴海的诗歌、是草原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他笔下的锡林浩特,不是地图上的坐标,而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精神原乡。在这里,每一块砖都承载着年的历史,每一朵云都栖息着骏马的灵魂,每一条路都通向母亲的怀抱。他的诗,是草原的褶皱里生长出的语言之花,带着青草的芬芳,带着马奶的甘甜,带着游牧民族的血脉记忆。

在《锡林浩特、高出马的城》中,诗人以魔幻的笔触,将这座草原之城升华为一个精神图腾。一千米的高空,一滴酒落下,砸醒了内地人对草原的想象。马镫隐没在白云之间,骏马腾空而起、带着诗人的灵魂,在天地间自由翱翔。这首诗,是对草原精神的礼赞,是对游牧文明的深情回眸。

《这条路,据说通向牛奶》则是一曲献给草原母亲的颂歌。诗人以乳腺体喻路,以奶香为引,将草原的馈赠升华为一种精神滋养。这条路通向的不仅是物质的丰盈,更是精神的皈依。诗人行走在这条路上,寻找的不仅是母亲的温暖,更是生命的根脉。

在洋浴海的诗歌中,草原的意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勒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成为承载历史记忆的方舟萨那巴特尔的画作不再是静止的图像,而成为草原精神的图腾。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将草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编织成一幅瑰丽的画卷,让读者在诗行间感受到草原的脉动,聆听到游牧文明的回声。

《锡林浩特诗抄》不仅是一部诗集,更是一部草原精神的史诗。浴海用他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草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株草都在诉说,每一朵云都在歌唱,每一阵风都在蹈。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诗集,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抵达草原的灵魂深处。

是为序。

20252

此文是为洋浴海诗集《锡林浩特诗抄》写的

 

伊夫,诗人,作家。16岁开始发表作品。曾担任报社、电视台编辑、记者、制片人。作品曾先后在《诗刊》《诗歌报》等国内重要刊物及泰国《中华日报》专版发表,

曾入选《中国新诗人成名作选》等数十選本。著有《生活空间》《天黑》等文学专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