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性地理的精神解码

(2025-07-08 16:48:41)
标签:

文化

娱乐

诗性地理的精神解码

——读杨玉海先生《锡林浩特诗抄·走进锡林河湾(组诗)》中的

自然哲学与文化诗学

 

冰雪

 

 

当钢筋水泥的丛林不断压缩着大地的呼吸空间,锡林河湾在诗人笔下化作了一方未被现代性解构的精神原乡。这组诗以游牧文明的血脉为经纬,以自然万物的脉动为韵律,在地理空间与心灵疆域的褶皱处,构建了一个兼具神性光辉与生命痛感的诗性世界。诗人以“梦幻羽翼”般的想象切入草原腹地,让河流、湖湾、秋风成为叩问存在的媒介,在蒙汉文化的交融地带,完成了对自然之魂的深情打捞与现代性困境的诗性突围。

一、神性自然的诗性复魅:从地理符号到精神图腾  

锡林河在诗中首先以“长生天的福气”的神性姿态登场,“浅浅的一湾水,有无数飞溅的水花和热泪”——水花与热泪的并置,将自然物象与人类情感熔铸为一,赋予河流以母性的悲悯与先知的洞察。诗人拒绝将自然沦为风景的注脚,而是通过多重隐喻赋予其跨越时空的文化厚度:“你也许是东海劈波斩浪的船手/或许是雷雨中涅槃的凤凰/或许是庄生乘扶摇直上九天的大鹏”,船手的开拓、凤凰的重生、大鹏的逍遥,三个意象分别指向草原文明的迁徙史、神话传统与哲学精神,使河流成为连接神话、历史与个体生命的精神脐带。

这种神性建构在“干净的心”的意象中达到纯粹之境:“我久久难以按下快门/直怕污了你那干净的心”,现代技术的介入与自然本真的冲突,暴露出人类面对神圣时的谦卑与惶恐。而在《锡林河上游》中,神性与现实的撕裂尤为触目:“干旱的眼神,锡林郭勒告急”,牛骨架与空瓶的并置构成生态危机的残酷寓言,“草原比大海有更大的胸怀”的喟叹,既是对自然韧性的礼赞,也是对人类贪婪的反讽。诗人将空瓶“举给神,举给佛”的动作,恰似现代版的“天问”,在信仰失落的时代,试图以诗歌重建人与自然的契约。

二、时空褶皱里的生命叙事:季节轮回与历史纵深的双重变奏  

组诗以“秋风”为叙事轴线,在季节的更迭中展开生命的辩证法。《牧野秋风的早晨》里,“一场秋雨的冷淡让诗沉稳多了”,自然的肃杀被转化为诗歌的冷峻质感,而“牛们并不在乎,心不在焉地吃着曦光”的细节,又透露出草原生灵对时序变迁的超然。这种哲思在《还魂,孤旅人生的十月秋风》中升华为重生的隐喻:“消失的秋菊体热与芳华/点亮我生命一个又一个轮回”,凋零不再是终结,而是“积垒那么多宝石”的生命沉淀,正如芦花在《把芦花印制成开启十月的钥匙》中成为破解季节密码的密钥——自然时序在诗性书写中获得了超越物理时间的永恒性。  

历史维度的介入让自然景观成为文明的镜像。“上都废墟”“战旗已成酒肆幌”等意象,将锡林河湾置于蒙元帝国的历史纵深中,河流不再仅是地理实体,更是“马蹬上的骄子和马蹄子下的金戈铁马”的文明见证者。当诗人“立马放牛羊,举碗饮尽月光”,个体生命便与草原的史诗传统完成了血脉联结,这种“诗性考古”让自然空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而“废弃的砖瓦场”“收破烂的三轮车”等现代性伤疤的嵌入,则形成了历史与现实的残酷对照,迫使诗歌在怀旧与批判之间寻找平衡。  

三、文化杂交中的语言突围:蒙汉诗学的互文实验  

诗中蒙汉文化符号的交织构成独特的语言肌理。“敖包山”“马头琴”“哈扎布的舌尖音”等蒙古族文化意象,与“庄周大鹏”“潼关驿”“梦鱼樵”等汉地美学传统形成奇妙对话。“海莫日”“九曲湾”等蒙古语词汇的直接嵌入,不仅是地域色彩的点缀,更成为文化基因的显性标记,如同“套马杆指向锡林河塘”的动作,将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转化为诗歌的语法。这种文化杂交在《印在纸上的锡林郭勒湖》系列中尤为突出:“我把她打印在心灵的窗口,像爱人的倩影”“我印刷她为请帖万张,发给通往世界的邮箱”,印刷术、微信、邮箱等现代媒介与自然神性的嫁接,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张力美学。  

语言的陌生化处理更强化了这种文化张力:“摘一朵湖边的蓝,倒进透明的碗”将色彩味觉化,“让灵魂游走如丝、听湖底奔马蹄音”使触觉与听觉跨界交融,而“秋风把湖水吹得又白又蓝”的通感书写,则让自然物象在语言的棱镜中折射出多维度的光晕。这种语言实验本质上是对同质化表达的反抗,正如诗人在《秋风走进感光的心底》中所言:“词语从破碎到完整”,诗歌语言在文化杂交中完成了对现实的重新编码。  

四、生态焦虑下的精神返乡:在荒原中重构诗意栖居  

“采石坑和祼石”“废弃的砖瓦场”成为自然风景的伤疤,诗人的“走进锡林河湾”便具有了朝圣般的救赎意味。《印在纸上的锡林郭勒湖》系列中,湖蓝被转化为“天上的仙女”“爱人的倩影”“秋天的微信”,物理空间的湖通过文字媒介被符号化,成为可携带的精神原乡。这种“纸上的栖居”看似无奈,实则是诗人在现实生态危机下的诗意突围——当真实的河流面临干旱,诗歌便成为保存自然神性的诺亚方舟。  

在《十月,可爱的十月,温暖而多彩》中,诗人以“长成菊,不畏冷秋霜/长成鹰,去搏击长空”的宣言,让个体生命与自然精神达成和解。这种“长成”的姿态,超越了简单的抒情,成为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选择:在工业文明的荒原上,唯有将自己转化为自然的一部分(“长成马,飞驰草尖上”),才能实现海德格尔所言的“诗意栖居”。锡林河湾因此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终点,而是精神返乡的起点——正如《小,树枝上开的一朵小花》所隐喻的,当人类将飞鸟视为“会飞的花”,便已破除了主客二分的认知枷锁,重新理解“连着血肉的叶脉”的生命共同体本质。、

这组诗的价值,正在于它以诗歌的方式拒绝将自然降维为消费对象或怀旧符号。在锡林河湾的诗性光芒中,河流不再是被观赏的“他者”,而是“与你同行”的生命伙伴;草原不再是工业化进程中的“边缘地带”,而是安放灵魂的精神故乡。诗人以蒙汉文化杂交的语言实验,在自然神性与生态危机的张力中,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幅重返自然母体的精神地图——当“萧萧之芦苇如骏马残云”在诗行中奔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片草原的风景,更是人类在技术时代寻找诗意栖居的永恒渴望。

 

 

 

 

 

走进锡林河湾(组诗)

 

锡林河,梦幻羽翼

 

驾驭风的神灵是长生天的福气

浅浅的一湾水,有无数飞溅的水花和热泪

我就是风中一羽,与你同行

你也许就是在东海,南海

劈波斩浪的船手,或许是在雷雨中

涅槃重生的风凰

或许是庄生乘扶摇直上九天的大鹏

可你纯洁如洗。你尖厉的一鸣

便春水荡漾,渚上菱荇

我珍爱如草原之羊群,天空之白云

我久久难以按下快门

直怕污了你那干净的心,锡林河上

 

 

印在纸上的锡林郭勒湖

1

我心中的那份蓝,坐在天上的仙女

经常给垂柳或者秋风梳理

鸿雁,绿头鸭 躲在镜子的背面

时常有马头琴

环绕成梦

 

口吐莲花的人,走在钻石之上

晨光四射,溅起哈扎布的舌尖音

我把她打印在心灵的窗口,像爱人的倩影

吸引回顾的目光

 

 

2

中秋的月,“扑通”一声就跳进弋飞的鸭群梦

境中的芦苇惊颤着荡漾

有一片红凌之艳挂在发际,川流不息的心仪

如丝绸抖动的虚构

温暖处,有彩蝶落下,一颗星在东方闪耀

我把她印制成名片,发到秋天的微信

 

 

3

摘一朵湖边的蓝,倒进透明的碗

饮醇酒一般,约镜中仙人来品

让灵魂游走如丝、听湖底奔马蹄音

忆想敖包山上升起法号,旗幡

赶路的人手有余香

我印刷她为请帖万张,发给通往世界的邮箱

 

4

云影倒挂,湄边心坠,鸣月的雀鸟

啄破纸上锡林郭勒湖

爱影纷纷起,飘飞上秋天

 

牧野秋风的早晨

 

 

一场秋雨的冷淡让诗沉稳多了

阳光如芒,把那空旷的草地浸润成毛巾被

滴着水滴成刺骨的霜

牛们并不在乎,心不在焉地吃着曦光

 

一朵又一朵流云跑步去天边

锡林湾一座又一座荒山

有禁入地,坟茔,采石坑和裸石

远处是废弃的砖瓦场和收破烂的三轮车

新鲜的采摘园广告,定有收成在里边

秋风强劲,有一把手推我

向前,接近芒锋

 

 

锡林河上游

 

干早的眼神,锡林郭勒告急

没有谁报告给长生天旱情

只有那一头牛和那一具羊骨架对天祈祷

风顺锡林河追溯,灾难

吓不倒马蹬上的骄子和马蹄子下的金戈铁马

从远古到如今,苍天不会冤枉每一个生灵

 

那一片绿是上苍恩赐的,谁也甭想掠去

那怕贪婪的候鸟

飞羽在仅有的一点水边繁衍

草原比大海有更大的胸怀

我拣起一只人们丢弃的空瓶

举给神,举给佛

看呵,干渴的草地吸干所有液体

为何不把你羞愧的影踏碎,百劫不复

天呐,锡林河我会为你献上一切

 

走进九曲湾

 

九曲湾在天上,如同天堂

南行,偏东南,一路顺风

散放的牛羊,没有马

只有马粪和荒草

我踏着风声,偶尔的风声

石子四溅,草尖抖颤

我去仙境,舞蹈者的舞台

 

天鹅湾,我踏着柔轻,梦中

一千支马头琴协奏

完美而纯净的世界

世外桃园,有蒹葭一片

我在水之湄,它们在水之一边

九曲湾

 

 

萧萧之芦苇如骏马残云

 

岸上红叶,无长亭送别

只有疏雨冷风

树色没有随关迥

动荡的芦塘就是那长坡上的马

踏破夕阳

 

秋风入林涛,可不是梦里

上都边的闪电河

这里是锡林郭勒,马下溪光

何用梦鱼樵,有几只绿头鸭

 

芦花似骏马,抖鬃奔山岗

何必归太华,也无须过什么中条石荒

战旗已成酒肆幌

心中还有海莫日

 

再过潼关驿,遥看上都废墟

立马放牛羊,举碗饮尽月光

牧羊人听芦苇甩尾

套马杆指向锡林河塘

 

 

秋风走进感光的心底

 

词语从破碎到完整,秋风

把湖水吹得又白又蓝

爱情闪烁,恍若虚无

太阳正在靠近

安静的证据被否定,一寸又一寸

从锡林浩特城南走进感光的心底

 

印在南山梁上的照片,成为清晨的史话

有一些光斑潮湿而新鲜

气氛紧张中,让曦光洗劫

窗口的追溯,今天成为历史

明天是今天,今天是昨天

想象的历史红光的路就是有力的证据

我为时光证明,今天的秋风

 

松枝上正鸣叫不停,那些清凉的音

梳理我不长不短的华发

暗香从山峦边缘升起

昨晚的黑脚印正从这时消失

不小心世界正在滑入

 

在云端

一炷香上升再上升,堆积如山的安静

压在我心头。沉默的大地远离我

干燥之后都会成为石头

 

那些习惯性词汇就会破碎,然后剥落

烟火的翅膀总被收藏,当作飘摇的证据

草帽就会自由飞翔

积垒那么多宝石,成为我们割舍不下的梦魇

在云气里,灵魂总会解散

让一颗钉子失去功能,审判一个虚无飘渺

然后言辞闪烁,一片喧嚣

 

小鹀,树枝上开的一朵小花

 

会飞的花在枝头开着

那花纹明显的花瓣,是连着血肉的叶脉

有点象雀的姿态一展翅就露出了蕊

在明丽光影里绽放芬芳

 

这些会唱歌的花,不停地对我献声

叽叽喳喳的像花开花谢寂寞

有时花瓣上有一行一行的诗

春研秋谢的声音,多像我的多愁善感

 

小鹀这枝花受到惊动就会移到另一个枝上

多像诗中的我寻找幸福安宁和永久的快乐

 

还魂,孤旅人生的十月秋风

 

消失的秋菊体热与芳华

点亮我生命一个又一个轮回

如同十月里洒下的诗意阳光

扫一片落叶飞上

 

湖水上飘万千积极向上

氲氤着心愫泛波

情人的仪像垂柳,灵魂上路

 

钟声打破天上寂寞,来世

总有荒草青涩,豆蔻又湿

让秋光于盛世还魂

十月秋风的春梦

 

十月,我用最高的虚构赞美笑容

背影在十月的阳光下更加清晰

我滤去阴影,让温暖握紧温暖

我是一个幸运,诞生在你的怀抱

满眼繁华,我在肥美的田野成长

像草原里的百灵,一抖翅

云就成了可驾驭的角色

歌唱成了我看家本事

 

学会制作云梯,第一次跨上马蹬

朝信念的天上飞奔

天边有我亮剑的操场

 

看到金黄的世界,我就是鸣放的鸽哨

无论谁放飞我,我无怨无悔

自己挥舞自己,往复不已

写在十月的诗刊上

 

十月,钻进树丛里听新生

 

成熟如田野,鸟守望着

与落叶一同前往

 

叭,叭,静听这裂角开荚

却似惊雷响彻

蚁族和鼠类的慌乱和惊喜

打乱了鸟雀的一般生活

无法捕捉,我的诗行也无法录制

只有河水透亮的地方会有情景留下

豆蔻已老去,嫩黄却皱巴

叮当落地的重生是十月的力量

待到又一个春暖花开

必有宁馨儿诞生于大地

这便是我十月的诗行

 

回到十月的母腹,长成秋色

 

我曾是母腹中的炮弹皮

带着战争未凉的硝烟来到新中国

一脸喜气,象一个中国结

 

那是十月,我曾长出过

麦子,喜鹊,土豆,红枣

和奔驰的马

一箩筐信念,一箩筐忠诚

上肩。我就成了大地上秋收

 

又是十月,我可以回到母腹

我自练成钢,长成利剑一把

我紧握住自己

站在北疆,成为一根界桩

 

十月,可爱的十月,温暖而多彩

我长成菊,不畏冷秋霜

我长成鹰,去搏击长空

我长成马,飞驰草尖上

 

 

把芦花印制成开启十月的钥匙

 

草原转过身让苇塘人怀

秋风抖开纱巾,湖边

河湾,湿地

用不同口音叫醒芦花

 

白马飞鬃,玉驼双峰

仿佛在大元帝国的腹部

万千山羊归牧,腾白雾

茫茫。那涛浪拥起十月

 

夕阳映照,牧放云朵

彩霞里,我用相机折叠词语

寻找沉睡的河床

十月就在水渚上

芦花齿咬河床,开启十月好风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