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仆寺旗诗抄》序

(2025-04-21 10:30:54)
标签:

文化

《太仆寺旗诗抄》序

鹰子

 

时光流逝,笔端含情,这是一部献给故乡和亲人的诗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我为内蒙古诗人杨玉海的这部诗集《太仆寺诗抄》写序的过程中,2022年的白露也悄然已至——此刻我也在异乡,对这部以写故乡和亲人为主的诗集当然是深有感触,思绪万千。这部诗集我花了一些时日浏览了几遍,这200多首诗都是充满对故乡真挚的热爱和怀念,对亲人对往事的深情回忆,因为这本身也就是作者自己的人生轨迹,以及必不可少的命运底色。

 

从回忆青春期度过的永丰中学——《1976年我的永丰中学》(年代感很强)这首诗开始,往下一首一首浏览开来就不难发现一个高频率出现的地名——“宝昌”。这是作者念念不忘的故乡太仆寺旗宝昌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诗人杨玉海这部诗集为何取名《太仆寺诗抄》了。《腊月二十六在宝昌》,《秋雨里路过宝昌》,《回宝昌》,《宝昌金翅,啼血的乡愁》,《清明节的宝昌》,《走进新兴街,宝昌那条毛细血管里》,《宝昌倦客,有点时间》,《宝昌马拉盖庙和我(组诗)》,《宝昌的早晨》……作者将自己故乡宝昌的名字镌刻在自己一首首诗作里,这种最质朴最真情的表达跃然纸上,令人动容。还有许多诗作题目中含有“故乡”二字,数不胜数,无论具体指宝昌镇还是大一些的太仆寺旗,或者是锡林郭勒盟,都透露着作者对养育了自己的这片土地,那无限的热爱与眷恋。在《回宝昌》这首诗里,诗人如此描述:“砖瓦房的黄胶泥和那些灰黑的麻雀们 / 依然是我梦想的真实 / 一百间房的那片旧房子上 / 冬雪正溶化 / 娘的气味和爹的咳嗽 / 正从那氤氲走远 / 大舅舅的眼窝里仍然红肿而含泪 / 我冻红的手还想放进亲人的怀里一焐”。在《宝昌金翅,啼血的乡愁》里,诗人也是深情地回忆道:“小树林的枝叶,是我眼涩鼻酸的由头 / 追逐的藏猫猫 / 成了我写作的笑声 / 娘就在林子的那头 / 一筐土豆,一捆兔草 / 流淌我血液中的血红素 / 一笼蒸莜面,一壶草原白 / 是我泪中的盐份 / 都被鸟影摸进岁月”。在这首《在故乡的花草中找到童年的呼吸》里,诗人回忆了充满生机的山野:“故乡的山野是我无限的深情 / 每一步都踩疼思念 / 风中的云,云中的鸟 / 我眼中的原野是身上长出的一棵一棵花草 / 六十年不变的花开花落 / 一百年不变草荣草枯 / 每一朵花都代表家乡的一次心跳 / 花草的灵动就是生命中最深情的呼吸”。

 

我们为何时常念叨故乡,故乡有我们永恒的回忆,故乡有我们无法放下牵挂的亲人,诗人的作品里面有自己的父亲,母亲,姐姐,妻子,女儿……“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人有大量的作品是写母亲的,一首《给母亲》诠释了什么是“亲情无价,血浓于水”,如此写道:“我是母亲身上的一滴血 / 一滴有着母亲心跳体温体味 / 以及她的年轻和漂亮的血 / 她用疼痛和爱 / 把我分离出来放飞 / 像一只出壳的雏鸟 / 从她的怀里飞向天空 / 她说我是她的一首精美的诗”。在这首《花开的时候,想起娘》里面,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生死两隔的姥姥和娘:“姥姥死了好多年,那盆花依然在窗台上 / 娘死后,我也养一盆洋绣球 / 开了花却不是红色的红绣球 / 夜里娘托梦说,不是那盆 / 第二天,那盆洋绣球就死了 / 娘的那盆花,再没有活回来 / 今年我想起了那盆红绣球 / 想起了花丛中的娘”。在《下坝陪姐看病》,诗人以孩童的视角回忆了关于爹带着我们去张家口给姐姐接腿的事:“爹带队我陪同,下坝 / 去张家口给姐看腿 /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 汽车在坝上,我的心在天上 / 大医院,五层街,明德北 / 新华街,长青路,四姑姑 / 姐姐的腿是一条远方的桥 / 想起来,接腿时姐姐的哭声 / 那么好听 / 那年我八岁,天那么高 / 宝昌外还有那么大的城 / 爹抱着我看火车 / 他说,那是远方 / 我现在就在更远的地方 / 却把爹留在宝昌”。这首诗最后几行令人无法释怀,岁月无情,一切只能化为回忆。

 

除此之外,故乡的草原,河流,牧场,龙门阵,山峦也都印在诗人脑海里,诗人对它们也是感情深厚,我们来看看这些诗吧!《锡林郭勒草原,南部的激情(组诗)》,《卓龙郭勒河》,《葫芦斯台,我梦中的芦苇》,《贡宝拉嘎牧场》,《西山坡的龙门阵》,《察哈尔的天空(组诗)》,《登上忠字山》……这些山川河流草原对别人(外地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对诗人而言这些就是他无比熟悉,魂牵梦绕的地方。在《太仆寺旗亦可游观》这首诗里诗人写道:“聚与散,扎紧故乡的情愫 / 四十二年一个梦,醒来 / 已比炕头的故事一同老去 / 一踩就痛的故土与一个学校一起苦涩 / 走进贡宝拉嘎,放马人的草帽和马拉盖庙同高”。最后一首《远飞的大雁(组诗)》为整部诗集再次定了基调,雁去雁归,数不尽的游子乡愁。

 

我与本部诗集《太仆寺诗抄》的作者杨玉海并不是熟悉,但同为游子的我也能“共情”,能理解远离故乡,亲人逝去的那般感慨万千,对空寂寞。这部诗集也是诗人对自己人生和命运的一种描述与总结,朴实无华,不需要炫技,不需要张扬。

 

鹰子,原名陈文磊,青年诗人,诗评者,现为舞钢市作协柳叶河文学社名誉社长,在福建省石狮市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