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脑游戏之毒

(2012-07-14 16:03:45)
标签:

call

of

duty

电子游戏

游戏

杂谈

与孩子们一同观看电影《钢琴师》,影片的高潮出现在将近结尾处,德军在东线节节败退,华沙已经被苏军包围,对于在纳粹铁蹄下苟且存活的主人公斯皮尔曼来说,这可能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但是一个意外发生了——当他在一幢废弃的楼房里栖身时,一个身穿制服的德国军官出现在他的面前,军官问他:“你是干什么的?”斯皮尔曼答:“钢琴家。”于是军官把他带到一个房间里,房间里有一架钢琴。“那你就弹点什么。”望着久违的钢琴,斯皮尔曼沉默了。他在钢琴前坐下,似乎考虑了一下什么,于是如水的音乐从飞快流动在键盘上的手指间溢出。

  看到这一段戏剧化的内容,孩子们都舒了一口气,因为无论那个德军军官救斯皮尔曼的原因和动机是什么,这样的安排是否可信,重要的是这个犹太人用他的音乐打动了敌人,保全了自己的性命。看完电影,小儿子感叹道:“看来人还是要有一技之长呀!”这时他的眼光落在了抱着电脑打游戏的哥哥身上说:“要是老哥哪天碰到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帮敌人打游戏通关就能活命呢?”

  我家大儿子是个电脑迷,很小的时候就自己爬到椅子上,打开桌上的电脑,将“专门为婴幼儿开发的”电脑软件光盘放进光驱,然后与软件互动说话、玩游戏。当时身边的大人都夸这个孩子真聪明,自己就能乖乖地坐着,自说自话一玩就是半天。生在这个年代的孩子玩电脑太正常了,谁也没有注意到什么潜在问题。真正发现这小子游戏“上瘾”是三年前,他回到香港读书后。学校要求所有七年级(也就是国内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上课必须配备笔记本电脑。几乎所有的功课,以及与学校的交流都是通过它来完成。自此以后,那台电脑就像长在了他的大腿上。从床上爬起来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捧着它开机,只有吃饭时很不情愿地放下一小会儿,晚上睡觉前更是难分难舍。

  当年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也曾沉迷于打游戏,当时都是手持的小游戏机,白天满脑子都是那游戏界面,夜里还偷偷在被窝里打。可是我的“瘾”很快就过去了,以后也不再沉迷。我主观地认为孩子会和我一样,过完瘾就放下了。何况他玩游戏并没有影响到学业,每个学期从老师们那里得到的评语都是赞誉。上次家长会,我专门与学校主任就电脑游戏讨论过,在他们眼里这不是个问题,学校里没有一个孩子是不打游戏的。

  人固然需要给我们带来乐趣的东西,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最初被当作“新奇”的音乐盒子,而乙醚最初是在舞会上还被当作让人飘飘欲仙的眩晕剂。轮子刚出现时,是应用于玩具。车床首先是用于制作鼻烟壶,一百年以后才用于重工业。无线电原理刚出现时,首先装配收音机的是业余爱好者……电脑也是这样。这些技术发明的初衷都是游戏。我承认电脑游戏可以锻炼、提高我们的反应能力和手脑的快速配合能力。在游戏中,我们要敏捷准确地躲过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勇敢地一点点迈出黑暗道路的每一步。但是这个时代电脑游戏千变万化,它们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无论胜败都会在人的大脑皮层产生一个“兴奋灶”,久而久之不断强化,就会上瘾。孩子经过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其他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另外,这个产业里的一些人明显只顾金钱利益,在游戏中鼓吹暴力、赌博甚至色情来迷惑青少年的心灵,对他们的身心造成巨大的损伤。

  对控制孩子打游戏这件事情,过去我是疏忽了。如今让孩子完全不玩电脑游戏几乎是不可能的,有效管理也许奏效。昨天我们仨商量了一个暑期游戏管理方案:每天每人有一个小时的电脑时间,额外的时间需要赚取。运动一小时或做家务半小时都可以分别获得游戏时间一小时。大儿子连续骑了一个小时的自行车,还为我们做了晚饭,小儿子饭后把所有的碗洗干净后分别赚取了多余的电脑时间。http://s16/middle/62d0cfa6gfafb8fbef38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