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海里漫游的老爸

标签:
哲夫鸦片战争邮票上海历史博物馆燕京大学杂谈 |
除了吃遍天下美食,周游世界是我父亲从小的梦想。那时候想像不出今天坐飞机旅行如此便捷,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所以他就爱上集邮,通过收集各国的邮票看世界。少年时代的他就因为一版“纽约倒”邮票成为世界集邮圈子里的传奇人物。
1945年,刚满15岁还是中学生的父亲在重庆买了一版因通货膨胀而停用的邮票。他买到那一扎邮票时并没有发现其中有贰圆一全张是“中心倒印”的,买时还与储奇门邮局那位女职员商量可否改换小面额的,未获同意,只好忍痛买下。在整理期间,他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姑姑,发现整版邮票上孙中山的头像全部印倒了。由于该票是在美国纽约印刷的,所以称为“纽约倒”。“纽约倒”产生的原因和其它倒印票相同。邮票先印蓝色边框,再印中心黑色图案,但在第二道工序时,工人将一版邮票放反,于是产生了这种错票。这就是“纽约倒”简单而传奇的发现经过,成为集邮界津津乐道的一件奇闻逸事。
父亲毕业于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新闻系,科班出身的写手,加上一生痴迷集邮,二者珠联璧合,写邮书、编邮书就成了他晚年集邮形式的首选。父亲选择“哲夫”(即高哲和她的丈夫)为笔名。一部又一部署名“哲夫编著“的邮书陆续出版。刚开头写书时我母亲仍在世上,母亲高哲是燕京大学新闻系公认的高材生,文字端庄优美,在资料查证方面又特别认真仔细,由他们两人撰写的《邮海漫话》至今仍为人乐道。
在他们漫游“邮海”的过程中,一张1902年2月24日由天津寄往德国法兰克福的集邮用战地明信片吸引了他们的目光。按国际惯例,从主权国家寄出的邮件应该贴所在国邮票,可是他吃惊地看到,贴有清盘龙1分邮票之外,另贴有法国邮票、日本加盖支那字样邮票、德国横盖CHINA字样邮票、俄国斜盖俄文“中国”字样,以及印度维多利亚女王像、加盖C.E.F(中国远征军)邮票,盖各国在天津的邮戳……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华邮局及其代办所居然达到340个之多,在世界邮政史上绝无仅有。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曾被那么多国家任意侵犯邮政主权。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可是在这张“名片”上,父母看到了被肆意侵犯、充满屈辱的中国百年邮政史。他们意识到集邮就是收集历史,就应该收集那一百多年来血泪斑斑的帝国主义侵华史!
母亲去世以后,父亲孤身作战,而每一次对历史的搜寻,都让他感到趣味无穷。在1840年的英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足以影响世界的事情:一件是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另一件是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俗称“黑便士”的邮票。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黑便士”的发行开始了世界邮政史的首页。饶有意味的是,父亲把这两件大事融合成了一本《1840—190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奉献给世人。后来,父亲连续出版了十余部专著,其《旧影》系列包括了上海、北京、天津、厦门、宁波和香港等,广为学界关注。
父亲收藏的珍贵邮品无数,而他最大特点就是“只进不出”。有媒体记者曾发表专访文章,称“拍品在他手里停止流通”。近年来,他却先后向宁波、上海、武汉和大连等城市捐赠了大量珍贵藏品,仅捐献给上海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就达1600余件。很多人都好奇他如何舍得将这些耗尽半世心血和财力的宝贝,轻易地捐给大江南北的一座座城市而不将它们作为财产留给子女。其实每次父亲把这些宝贝拿出去之前都会和我商量,我们在这方面非常有共识,那就是必须为这些珍贵集藏找到永久福地,让它们发挥作用——让更多的人通过实证,铭记历史。博物馆是父亲这些心血的最好归宿。
除了旅行和集邮,父亲对美食的追求也是锲而不舍的。前几天在香港机场快线中环站接他,这回他独自出行,到上海参加他姑姑100岁生辰。接过来的箱子感觉沉甸甸的,不用说,他一定又从上海给他两个心爱的外孙扛回了美食。果然一回到家他就兴高采烈地一项一项地向两个小家伙展示着各种美食。
十六年前,父亲多次被癌症入侵,被许多医生判了无数次“死刑”的父亲不仅活着,还乐乐呵呵地活得挺好。前几年一次大手术几乎把他推到了死神跟前,没想到他在深切治疗部被抢救回来,到现在八十有三的高龄还能独自旅行,依然酷爱旅行!其实从我记事起就没有见过我爸爸在家里老老实实宅着超过十天。我认为与他一起旅行是天下最大的乐事。每次旅途没开始前,他就兴高采烈地将沿途各目的地的美食给你一一道来,大家由他带头咽着口水精神会餐一遍,对旅程充满了期望。无论途中是否停下来品尝过当地美食,到达最终目的地以后的第一件事必然就是先去大吃一顿。“吃饱了不想家”,他每次都以这句话作为大快朵颐后的总结。
父亲去过的地方很多,地球上也就只能数出几个国家他尚未游过,而他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可去或者是重游,当然是以那里有没有好吃的作为先决条件。我的身上有太多父亲的遗传因素,特别是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爱到处瞎跑与对吃的执迷不悟。我也是个在家呆不住的人,过去二十年北京和香港之间的“钟摆”生活真的没给我添什么负担。每次回香港,也都是从箱子里拽出各式各样的美食,上周回港,北京郊外刚刚采摘的香椿与香港超市买来的有机鸡蛋傍晚一同拥抱着上了饭桌。
刚刚跟我老爸说:今年的父亲节我从北京赶回香港陪你过,他说:“好呀,带两斤茴香回来包饺子吧!”http://s16/middle/62d0cfa6gc2cb5352e14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