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天拔苗 向上助长

(2009-11-16 14:11:06)
标签:

早期教育

拔苗助

天天向上

杂谈

中国人对子女教育没错是注重一定要学习名列前茅。考个全班第一老妈脸上添光,来个全年级第一老爸走出去腰杆儿都直,就别说考得名校这光宗耀祖的事儿了。父母们比起那‘当事人’兴奋得多,原因只有一个,自己牺牲了那么多个人时间、付出的努力终有结果了。如果你认为只有中国的父母才“丧心病狂”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你可冤枉了他们,其实美国或者英国父母培育孩子的殷切之情,一点儿不亚于中国父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近我看到了英国好友与美国亲戚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情结,发现拔苗助长的父母们满世界都是。

比如说那隔着肚皮,给胎儿灌输莫扎特,所谓的早期教育就不是咱们中国人发明的。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父母都比咱们用功,刚当上准妈妈的妇女们一早就在医院、社区等机构参加那些早期教育的讲座, 等孩子出生后,这些妈妈们甚至爸爸会带着孩子去参加“play group”,也就是父母与孩子们聚在一起进行唱歌、游戏等亲子活动。虽然这一类活动在一些教育组织、书店、商场和社区图书馆等都免费或收费极少地定期或长期举办,但很多居住在大城市的父母们还会花很高昂的费用去参加那些“主题亲子班”。不用说这个级别的“节目”在编排、讲解和演唱都相当卖力和投入,道具齐全,花样繁多,代价不菲固然是要花一番心思设计的。我有幸作为家长代表参加了一次,现场看到妈妈们都玩得极为投入,身边的宝宝们却更像是摆设。 

中国的孩子要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补习班,地球另一面的小孩们也一样。周末的时候要去学外语、音乐、美术、芭蕾、体操、跆拳道、高尔夫、瑜珈…所以他们家长们的双休日也都花在奔赴各种课外班的路途上。如果你问他们这是何苦?他们的回答和中国父母们惊人地相似——培养才艺、多一种技能,将来考大学好加分呐!在国外,光凭考试成绩好并不能保证上好大学和拿奖学金,学生必须要有特点和才艺。 

中国的孩子读书苦没错,但不要以为美国或英国的校园生活就是轻松的,尤其是想进好学校或者在那里坚持下来,学生的压力不比中国学生小。就算考进去了,也未必保证可以顺利毕业。最近老同学的外甥在进入牛津大学不到一年后竟然自杀了,令周边天天挖空心思培养‘尖子’的朋友们不知不觉放慢了“填鸭”节奏。 要求上进本来是件好事,可不顾一切地“天天向上”,其实也是一种颇为病态的心理,这个19岁的男孩不幸,正是这个分分钟都讲求超越别人时代的牺牲品。

做父母的最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的素质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要求孩子“天天向上”似乎是全世界父母亲共同合谋经营的一项“希望工程”。谁让官方数据表明只有5%的孩子可以称之为天赋秉异,而这其中更少的才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天才。大家本身就已经是那95%中的一员,作为我们“下线”的孩子们也就是说都是普通人,这一沉重的事实让全世界的父母们呕心沥血,前仆后继地地拎着自己的下一代拼命地往前赶,往前赶。

至今我依然天真地坚持让孩子们保持着轻松的学习心态,单纯地认为宽松地不给他们增加额外负担能让他们有善良的个性、自信的表现和快乐的心态。朋友看我这样“very naïve,too simple” 好心劝导我,孩子们应有“上进心”。我只能回答说:“没关系,以后你们的孩子们都社会精英,总得有些普通人给他们通下水道、换电灯泡吧,我儿子将来能干这个就行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