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李家沱实验小学数学高段教研小组)

分类: 专题研修 |
研究单位:李家沱实验小学数学高段教研小组
组长:刘晓雪
参研人员:刘晓雪
一、研究缘起
(一)探究式学习的的意义
(二)用核心问题引领的可行性
1、有效的探究式学习需要核心问题引领
“7厘米指的是哪一条线段的长度”“你还能找到那一条线度的长度”这一连串的问题彻底化解,之后的计算组合图像的面积已是水到渠成,整个教学设计非常流畅,学生连个问题都没有,何来核心问题?而在第二种教法中,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有些学生列出的算式引起了学生之间的争议,“这个图形的面积能这样计算吗?”我认为,这是这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因为在相当部分学生想来,下面的直角三角形看上去像等腰直角就相当于知道了三角形的高是2厘米,这样就能用分割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且算出的答案与用添补法算出的相同,更确定它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而,学生认为仅凭眼睛观察就判断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不可以的,数学是要讲证据的。可是,证据在哪里呢?所以,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真是问题。不仅如此,该问题还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它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也就是下面三角形的高不是2厘米,高变了,组合图形的面积会不会发生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的的探究活动中,不仅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而且体悟数学思维的魅力和快乐。所以说“这个图形的面积能这样计算吗”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
我们之所以提出要用核心问题引领探究学习,是因为它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它能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它有助于学生结构化知识的构建,它能促使每个学生相应地发展。
(2)探究式学习,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条基本途径
“用核心问题引领探究学习”,我们小专题组的老师们逻辑思考是: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探究学习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核心问题是有效探究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用核心问题引领探究学习上”。我们的研究策略是通过大量课例的实践,进行反思、提炼。
二、关键词的界定
探究学习:探究式学习或称Inquiry based science education(探究式科学教育),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核心问题:基于课时核心知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引领课堂教学的情境性的问题。
三、研究过程
1、研究目标
(1)在数学教学领域采用“问题解决”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并逐步演化成世界性的数学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双能”的提法发展为“四能”,即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引发他们的数学思考,并鼓励其创造性思维。
(2)问题解决的课堂,首先基于核心知识与学生认知起点引出核心问题。问题展开环节,教师创建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引领学生主动研究,教师适时“退后”或“留白”,捕捉生成资源引发师生、生生互动的思维碰撞,使学生在资源的比较中、思维的碰撞中、语言的交流中深化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历练学习能力,积累活动经验。由核心问题引发的问题串推进课堂不断向纵深发展,这样的数学教学才有可能实现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成为润泽生命历程的沃土。
(3)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主动地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而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问题并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探究的欲望应用意识、思辨能力、好奇心、求知欲等的形成,会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掌握,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和探究策略,习得数学思维方式、品质和习惯,生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理性精神。
2、研究的重点
研究的重点:
(1)何为核心问题?
(2)核心问题从何而来?
(3)如何用核心问题去引领探究活动?
研究难点:
通过核心问题引领探究式学习,把“双能”发展成“四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问题是什么?如何提出、设计核心问题。适宜准确的核心问题,是一堂成功的“问题解决”型课的开始与基础。
(2)核心问题如何引领探究式学习?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让学生产生想法、产生认知矛盾、产生思维碰撞。
4、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案例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小专题组教师个人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反思和研究,形成案例分析或相关论文;抑或小专题组成员就实验过程中的某一典型课题的有效性进行交流、研讨,逐步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核心问题引领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3)调查法
运用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实验进展的数据或存在的问题。
(4)经验总结法
鼓励小专题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反思、采用经验交流、专项困惑解答与讨论等形式,积累和总结课堂实践经验。对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用核心问题引领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
5、研究过程主要阶段如下:
时间:2016年9月——2017年6月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1)召开会议,组建小专题研究小组。
(2)起草小专题研究方案计划,申报立项。
(3)学习相关的资料
2.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5月
根据小专题研究方案,开始研究,做好以下工作:
(1)完成问题分析和制定出实验阶段工作分工,落实研究任务。
(2)组织小专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请专家讲座。
(3)组织开展小专题研讨活动,适时总结课题情况;定时交流体会;展示观摩课;根据情况进行课题中期调整;完成中期报告
(4)根据调整情况进行实践;加强研究难点问题;研究论文撰写;召开阶段总结会,交流研究成果,并撰写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7年5月——2017年6月
按小专题实施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四、研究成果
1、初步找到了如何寻找一堂课的核心问题的有效途径。
核心问题从哪里来?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来。一个好的情境,它应该能唤起兴趣、激活认知、产生冲突、激发创造。而这样的情境,它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度发掘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来自于教师对班级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特点的充分了解;来自于教师让学生先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想法的倾听、感知和捕获;来自于教师教学实践、反思所生成的教学智慧。
2、总结出了如何用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
3、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撰写课题博客、写读书笔记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提高了,撰写论文时也有依据了,自身的素质科研获得了提升。张家芬老师执教的《分数乘整数》 一课和刘晓雪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进行了全校的展示和交流,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好评。张蓉老师撰写的论文参与教研组交流得到好评。毛友东老师撰写的论文《用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得到区教科室老师的高度赞赏并推荐参与市教育优秀成果评选。
五、研究的效果
1、小专题实施一年以后我们惊喜的发现高段组的数学课堂初步实现了从以老师教为主转变为了以“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
2、学生在大量的常态的“以核心问题引领探究学习”的模式下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营造出了培育兴趣、应用、应变和自信的环境,在收获数学的同时,收获着求实、责任、想像、创造,在心灵里不断播下了创新与发现的种子。
3、提升了研究小组内教师的能力。核心问题的设计对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要设计出有效的核心问题,应当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出发对所涉及到的数学问题进行高度概括,并将之转化为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深入思考的提问。小专题投放实施一年来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时间更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时间更多了。据研究小组统计,一节课老师讲授的时间比为25%左右,学生探究学习、习作时间比提升到了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