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文化文学纪录片《第三极》评论赤道蚂蚁 |
分类: 赤道蚂蚁叙光影 |
西藏,终归是要去的。
30年后,我老了,尚且还走得动路。
我说过,我要抵达那个第三极。
应该说,从《舌尖上的中国》开始,国产纪录片才慢慢学会以具体的人物为圆心来讲述一个个故事。回想起许多年前中国三峡“假大空”,如今来看,对于一部纪录片而言,排场再大的镜头和特效,不过是些虚情假意之作。毕竟,任何一部缺少极致表现力的影视作品,都难以吸引人的。
不可否认的是,纪录片《第三极》像《舌尖》系列一样,都同样抓住了人心,无论是声光画面,还是镜头语言,通通都表现出了制作者最极致的思维内核。《第三极》的诚意之处在于从一个个镜头中发出的惊叹之声,它让观众看到了心眼里最想看到的东西——西藏的阳光下,那片土地的灵魂,还有那里所有生灵的灵魂。
太多的我们,隔着长长的天路,一直都在感受着距离的冷漠。西藏,是一个梦,很远,远到好多人一生都无法抵达。然而,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而言,一切都是最平平常常的生活。当我们透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被那里美丽的景色感动着,那里的平静和明亮,依然还如同阳光一样清澈,那种清澈是笑容的颜色,仅仅只是一瞬间,就惊艳了整个西藏的天空。
我们跟随着纪录片《第三极》,一起跨越千山万水,终于辨认清楚了自然的平静,还有心灵的安谧。原来,西藏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第三极”。
认同,是一件多么纯粹的事情。天与地生养出了世间百态;父精母血孕育出了伟大的我们,阳光雨露陪伴着我们,我们才不至于太过孤单。造物主在崛起高山和丘陵的同时,也雕凿出了江河湖海,斑斓的树木花草滋养着肥壮的牛羊,温暖和熙的阳光哺育着糯香的青稞。大自然让一切生命相生,再通过四季轮回凋亡来调养生息,时刻告诫着每一个正在呼吸的生命:“我”也是众生中的一员。
《第三极》没有告诉我们西藏人的前世究竟在哪里,仅仅只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为什么要生活在这里,这里的环境到底造就出了什么样的精神。所以,西藏人为了生存,才做出了那样的食物,还有和食物一样的信仰故事。
信仰,究竟给西藏人带来了什么?我们一直都在找寻。
还是以生命为伴吧,不管在哪里,我们都要在一起。纪录片《第三极》就是靠着这种凝聚力,一次次通过声光和语言戳着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那个地方,每一帧的真实,还有每一个细节的温热,时常惹人热泪盈眶。
《第三极》之下的西藏,是比任何时候都还要圣洁的,单单就真实性来说,既便是真的被异化,透过“西藏”二字,这样的“极光”也绝非偶然。尤其是在那种被震撼到想哭的美丽之境里,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控制自己被大自然俘虏的情绪。
纪录片《第三极》最智慧的表现在讲述方面,它没有为了单纯的记录,而特意的去讲述历史和宗教,尤其在讲述西藏的农耕、放牧,还有赛马、捕鱼、集会等日常活动的时候,整个纪录片都在讲述着一种文化,也正是这种西藏所特有的地域文化,才让我们如此亲切地认识了神秘的西藏。
其次,就是纪录片里关于禅宗的涉猎,藏传佛教所独特的魅力,无时无刻都在讲述着人性的故事。我们在镜头里看到那么多的人和动物,还有笑容和感动,也就是在那么多的故事里,我们才突然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多种类不同的修行,每天成千上万的陌生人于我们擦肩而过,真正的归属,又在哪里?
还好,我们还有爱。
还好,在《第三极》里,终于见到了外面的世界,我们都还在一起。
还好,生活无时无刻不在修行,只要有心,在哪里,都可以。
还好,明天去西藏,终会找到一些纯粹。
还好。西藏,我在这里,一直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