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心传》就是一部武侠,我们在这里见证了人与自然的默契,感知着生命力的强大,也挖掘出中国人餐饮习惯的独特魅力,从大美徽州菜籽油的人工锤炼,到大山深处蕨根籽粑的天然烹制,我们都能够轻而易举地罗列出单单属于中国的无以言表的传统特色。师傅与徒弟的授业经历,父亲与儿子的家族血脉之恩,在美食和文化的对接交融过程中触动着国人的感动情绪,这些人们传递着美食制作与把握天赋的绝世秘籍,将高矮胖瘦的苏州糕点和抽丝剥茧的陕北挂面,也将姹紫嫣红的烫三丝和火候绝妙的上海本帮菜统统命名为一道道趣味考题,考验着所有食客的阅历与舌功,同时也延续和发展着国人的饮食文化。
——题记
《舌尖上的中国2》:心传·江湖·餐台上的舞者
文/赤道蚂蚁
如果说去年的《舌尖上的中国1》拍出了一部饮食纪录片的趣味精髓,那么,今年《舌尖上的中国2》则引领着我们一起走进了这部片子的思想内核,用独具特色的镜头诠释出了舌尖与人的关系,同时也为食物与文化定义了全新的答案。历经一年之后,《舌尖上的中国2》仿佛是旋转在一方琉璃天台上的舞者,自她转身或凝眸的每一个瞬间,我们似乎都能清晰地看到她思索的表情。从《脚步》到《心传》,从精湛的食材制作再到奇妙的发酵过程,我们跟随这个灵动的舞者,从金黄的麦田起步,旋转于无限唯美的深山、海边,溪流,还有激情四射的露天餐台。当那些欢畅的神态与幸福的情绪,还有期盼的眼神,逐个呈现在一方多姿多彩的荧幕上,我们也终于发现,原来在这方寸之间用音乐、画面和旁白串联起来的,不单单只是挑逗味蕾的美食,剔除掉所有的惊喜与感动,《舌尖上的中国2》所勾勒出的分明就是一道富含中国色彩的文化长廊,在这个独特的长廊里,所有的人性故事将以舞动的方式流转于纷繁的天幕或澄明的侧窗,而这些由智慧和力量铸就的美食则幻化成了一束束流光溢彩的灯柱,照亮了每一个精灵般的舞者。
《舌尖上的中国2》从第一集《脚步》开始就刻意摈弃了粗浅的微距舌尖拍摄,而是为我们呈上了这样一部动人的“舞台剧”,将“食物”这一不仅仅代表人类生存基础,更是代表了东方文化符号的载体作为了一个个生命体,继而又赋予了它们全新的身份,制作者们用难能可贵的视觉表现力赋予了美食组群们更加唯美绝伦的特殊意义,牵出了一个个美妙绝伦的精彩亮相。
我们究竟该怎样品味,才能咀嚼出一碗碗羊肉泡馍的恬静与安适?又该如何甄别,才能分辨出一张张裤带面的劲道与浑厚?当我们在饥肠辘辘的时候面对一份份食材,我们又该用怎样的动作抽离出蕴含其中的莫大能量,使这些绽放在容器中寂静的配角们逐个鲜活起来?
我们终于在《舌尖上的中国2》中找到了最贴切的答案,在渐入佳境的《心传》里邂逅了一个个浪漫的舞者。当寻觅成为反哺式的馈赠,当相遇升华成独一无二的觐见,我们会突然发现在《心传》里,正是这些穿梭于天地之间,流连于口舌之中,翻滚于汤火之内的奇妙生命体,为我们构筑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世界,也正是她们带着我们一起行走在通往生命巅峰的征途中,让我们和她们一同回味着历史,珍重于当下,展望于未来。
一部《心传》就是一部武侠,我们在这里见证了人与自然的默契,感知着生命力的强大,也挖掘出中国人餐饮习惯的独特魅力,从大美徽州菜籽油的人工锤炼,到大山深处蕨根籽粑的天然烹制,我们都能够轻而易举地罗列出单单属于中国的无以言表的传统特色。师傅与徒弟的授业经历,父亲与儿子的家族血脉之恩,在美食和文化的对接交融过程中触动着国人的感动情绪,这些人们传递着美食制作与把握天赋的绝世秘籍,将高矮胖瘦的苏州糕点和抽丝剥茧的陕北挂面,也将姹紫嫣红的烫三丝和火候绝妙的上海本帮菜统统命名为一道道趣味考题,考验着所有食客的阅历与舌功,同时也延续和发展着国人的饮食文化。
在这部《心传》里,透过方寸之间我们自然不能用温度计去感知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温度,但是我们却可以用一架天平来衡量出所有劳动者的辉煌和汗水,他们以十足的感性历练出真实的自我,用劳动的形式解答着各自对生活和岁月的理解;他们也以充盈的理性铸造着眼前的世界,这些创造着美食的人们将灶台上的食物推动了2000年,缔造出了灿烂的东方文明,让全人类在中国大地的天南海北各具特色的食物中找到了中国文化的真谛。
这就是《心传》,在这里的每一个舞者都是蹁跹于绚丽舞台上的武侠,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用鼓声、琴声等中国传统的乐器奏响了华夏音律,同时也用这些符号连接起了巧夺天工的食材制作,将视觉和味蕾,江湖与心传的概念逐一勾兑出不可替代的东方意味。
【原创文字,新浪首发,拒绝复制】
|
《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时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