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故被称为“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道: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春雷响,万物长”,又因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是一派融融春光,民间也把惊蛰视为春耕开始的节气。
“惊蛰地气通”,伴随着气温的回升,土地解冻,草木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生发,冬眠的动物和昆虫亦日渐活跃,纷纷苏醒过来,慢慢的出来活动。惊蛰节气后,雷声和闪电也渐渐多起来,农夫们也忙着播种插秧,忙碌着手头的农活儿。据说,进入惊蛰这一天若是打雷的话,当年收成就会特别好,所以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惊蛰闻雷,米面如泥”的说法。反之,若果在惊蛰之前就出现惊雷闪电,这就是不好的预兆,预示今年会出现雨涝,农作物将遭雨水淹没与浸泡。
那么,作为24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惊蛰”又有哪些风俗活动呢?
祭白虎
在我国民间一直都民间流传着“祭白虎”的习俗,“白虎”被人们称为口舌、是非之神,传说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若是犯了白虎,在这年之内就会常遭邪恶的小人兴波作恶,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人们为了自保,就纷纷在惊蛰这天“祭白虎”,藉此来祈福保平安。
在“祭白虎”活动中,人们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样子形象生动,气氛庄重威严。拜祭时,还需以肥猪血来喂“老虎”寓意老虎吃饱后就不再出口伤人,人们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
“打小人”是一种流行于香港、广东民间的巫术仪祀。这里所指的“小人”是大家共同愤恨的无耻之徒,专爱惹是生非的人,善良的人们希望借此种巫术仪祀来驱逐、报复所谓的“小人”。因此,每年惊蛰这一天,在粤港地区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这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在我国古时惊蛰当天,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遍熏家中居室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驱赶霉运的习惯,与“打小人”的巫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