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文学“八十年代文”补:知青大学生——“恶”人事干部标本

(2022-05-28 07:57:12)

     网络文学“八十年代文”补:知青大学生——“恶”人事干部标本

    知青文学、知青博客与网络文学“八十年代文”有描写知青大学生工作情况的,但未见描写当年“新三届”大学生遇到的“恶”人事干部。

“恶”人事干部标本

谈某设计室副书记,分管人事。

据说谈某早想调走,嫌设计室升迁太慢。但是他妻子李某不同意,声言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让谈某走:入党,升工程师。大家都认为谈某是被自己老婆害了。

蠢笨到极点的夫妻档

副书记谈某的妻子李某是1967年夜大学毕业的大专生,俩人在一个单位

1983年调整工资时,谈某将妻子李某的毕业年限由1967年改为1966年,工资先由58元靠级到60元,再提两级为78元。被同事发现后,告到局里去。

另外在申报职称时,1957年同济大学毕业的林某填表“大学本科”,谈某林某原表抽掉,另填为“大学”,以便与同时申报的李某一致(李某是夜大大专)。

结果林某也被批下来升为助理工程师”,林某大惊,因为她本来就是助理工程师后因故见到自己的申报表,发现不是自己的笔迹,于是上告局里。

后来设计室开大会,书记苏某这次工调复查比较顺利,升两级的人除了个别意外都没有错。个别错的,我们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有错必改嘛。李某六七年毕业,根据精神只增加一级,过去发的已经扣回来了。总而言之,这次工调由于大家的努力,我个人的意见,还是解决得很顺利的。

可惜1984年《解放日报》载文:某工业局建筑设计室党支部副书记某,工调中给妻子多加了一级工资,来了一个“粗心”,将妻子大专毕业的时间“一九六七年”填写成“一九六六年”,于是名正言顺地增加了两级工资。

第二年年初,设计室主任、党员、小组长、工会小组长参加扩大会议,局机关党委书记参加。

小组会上传达,谈某检查自己有私心,利用职权谋私利,党性不强,给自己戴了不少帽子。

新大学生立即提出,有群众反映,对谈某分管档案不放心。设计室书记应该讲清楚责任,室年终终结应该重写,局里应该检查设计室里的档案有无被谈某改动、添加的地方。

工会主席(工农兵大学生)说,他听到群众反映后,向书记反映,书记苏某说:“她的文凭比你的还要硬些!”

书记苏某还后来解放日报记者又来调查,说有人告室里包庇谈某,准备再写报道。就对记者拍桌子,说你没有调查清楚,你如果登解放日报,我就登人民日报!

在后来小组会传达,谈某再做检查。

局机关党委书记说,谈某光给自己戴帽子不行,还不如不检查。人事部门是要害部门,干部一定要大公无私,不能以权谋私,若有必须排除出去。这种事在全上海是唯一的。原先谈某在领导班子中的检查还是流水账。有人说谈某刚提拔,新班子刚成立,他就做这种事,造成设计室思想混乱。谈某是以“威”取“信”,而不是以“信”取“威”。虽说犯错误难免,但也要看错误的性质。比如贪污、盗窃、存心不良,怎么能原谅?      

 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副书记谈某设计室副主任王某同时入伍、入党,两人都搞过部队基建。但是王某被作为“调干生”进大学,谈某现在还在读业余高中,因此谈某的怨气大得很。这次加工资,谈某硬卡下王某的两元(按政策可上可下),王某曾与谈某大吵一顿。

忻某说,他从福建调过来,已经是助理工程师,按级别补上地区差别后工资应该是59.5元。但是副书记谈某只给他58.5元。忻某刚回上海只是高兴,而且设计室也没有大学生,无法比较。后来他看见77级大学生的工资是59.5元,就去找头头,头头不肯改;他又去劳动局、局干部处,都说应该按级别加工资。但设计室头头就是不改。忻某甚至对他们说,你们这样扣我一元,真是太黑良心了。

1983年,金某(工农兵大学生)说,设计室几个人要求升工程师的报告送到局里,副书记谈某给出的单位意见中,其他人都有缺点,唯有他妻子李某没有缺点。干部处准备批准,正好基建处长碰到干部处的人,说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升工程师?于是被拦掉了。

1984年,说,他们这些“工农兵大学生”,以前一起报上去要升助理工程师。副书记谈某等经常对他们说,自己为了他们跑局里去说情。后来金等去局里打听,工作人员说几乎你们每个人的报告都写着“此人无工作能力”,这叫局里怎么批准?金等气坏了。但是谈某等将他们的申请表要回来销毁。

                “左瘸”言论与举止

副书记谈某被处分后,他妻子李某大发牢骚说,人做事还是要正直些,不要做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事。以前讲迷信,说要给子孙积阴德。现在讲道德。李某还讲了文革中设计室同事的情况,把几个人骂得一钱不值。

李某在文革后期看见别人买许多月饼也要发话,说这是资产阶级作风,自己家里就买了两只月饼四个人分分,算过节了。她看见别人穿裙烫发都要讲。

文革时推荐上大学,李某提名青年徐某的原因之一就是,徐某在单位食堂每次买小菜都不超过一角钱另一青年董某有时买两个贰角以上的菜,李某看到了,她就说这是有等级的人吃的,我们就吃不起。

 

感想:以往个人对管人事档案干部的印象是“草菅人命”。但一直以为这与他们个人品质优良与否的关系不大。

以前猜想由于条例的制约,人事干部只能“等因奉此”,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工具人”。特坏和特好的少数,大多是接近于“工具”精准度不高的“工具”

现在终于遇到了一个“恶”人事干部的标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